189 8069 5689

人工智能发展,还得靠“心灵哲学”打基础

由笛卡尔奠基的心灵哲学关注一个重大哲学问题: 灵魂是什么?它和肉体是何种关系?心灵哲学围绕着意识的本质这个古老主题而展开。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的自然意识而言的。

创新互联公司专注于龙州网站建设服务及定制,我们拥有丰富的企业做网站经验。 热诚为您提供龙州营销型网站建设,龙州网站制作、龙州网页设计、龙州网站官网定制、成都微信小程序服务,打造龙州网络公司原创品牌,更为您提供龙州网站排名全网营销落地服务。

如果说心灵哲学研究的是意识的本质,那么,人工智能则是在对意识本质的解释基础上对意识原理的技术化建构。

原文 :《人工智能的心灵哲学基捶

作者 |重庆大学教授 柳海涛

人工智能与心灵哲学具有密切关系

人工智能产生了几种有影响的理论范式: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 在人工智能的演进中,始终伴随着的对它的哲学反思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现象学立场对人工智能进行批判。以德雷福斯的影响最为深远,他运用欧陆哲学资源对人工智能的本体预设和方法论基础进行了深刻剖析,使人工智能从盲目乐观转为开始审慎地丰富自己的研究进路。

二是自然主义分析路径。塞尔著名的“中文屋”论证指明机器的句法操作不等于语义,批评了强人工智能立常德垒兹克则从意向-行动模式出发怀疑智能的人工可能性。

三是对人工智能的总体性反思。以丹尼特为代表,认为不论哪种认知范式,根本上都面临如何界定认知的框架问题。总的来看,人们是围绕着意识是什么这个主题来反思人工智能的,涉及意识的存在方式,意识的现象性、意向性等,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人工智能的根基置于心灵哲学范畴。

人工智能不同范式之间争论的根由是对智能的解释不同。符号主义从逻辑原子主义角度把世界看作是由事实构成的,人工智能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事实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用算法规则表示出来。联结主义则从整体论的立场认为智能以对世界的表征为基础,它不能被形式化。对智能的界定涉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把握主体映射出客体的运行机制。智能的概念框架可以把理性主义的抽象对象转换成适合人工智能要求的经验主义命题,从而为人工智能的前进开辟道路。

心灵哲学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基础

心灵哲学的研究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心灵哲学提供了区分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的判别标准。布伦塔诺把意向性作为心理现象区别于物理现象的标志,奠定了心灵哲学研究意向性的基本框架。心灵哲学中的意向性模型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因为它区分了心灵本身的意向性和由此派生的“好似意向性”。智能行为的意向性倾向与人类心灵的内在意向性有本质区别,这也是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的根本不同。这种不同揭示了人工智能无论具有多么强大的单项智能,如计算、存储等,它始终都是人类意向内容客观化的特殊人工制品,是人类意识的现实化产物。

心灵哲学能够为人工智能的常识化提供重要参照。人作为社会性存在物,其整体性远远大于生物神经网络,单纯的形式化是不能囊括的。人的意识受到生物进化与社会文化的促动。人工智能若要在环境中输出和人类一样恰当的智能,就必须超越预先设定好的行为方式,像人类一样自主地依据自我意识和常识经验行使自身意志。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需要逐步模拟人类意识的常识化特征,心灵哲学对意识的常识心理学探索能够为人工智能的常识化提供极其重要的借鉴。

心灵哲学能够厘清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深层关系。在宏观上,人工智能还涉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心灵哲学的视角看,在本体论上,人工智能没有超出笛卡尔以来人们对心物关系认识的基本范畴,它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形式本体论的当代表现,实现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论是类比。在认识论上,人工智能是人类现有知识的产物,对意识本质的认识边界也是人工智能的边界。在技术史上,人工智能即便具有远比人类强大的单项智能,但它实质上依然是人类的技术产品。因此,人工智能不具备超越心物关系的独立的形而上学背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自然产物。人工智能的问题根源于人自身的问题。

心灵哲学对意识本质的研究

为推动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心灵哲学对意识本质的研究应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智能的概念框架。人工智能建立在对智能的定义上,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感知要素。因此,人工智能是人的有限理性和有限感性双重叠加的技术化产物。人工智能在呈现自然秩序原理的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特征。我们应当在这些交叉点上综合考虑人工智能的属性,深入开展对智能多维性的研究,深化对智能本性的认识。

其次是意向性问题。当前,心灵哲学界普遍接受布伦塔诺命题,把心理现象看作是在自身中以意向性的方式包含着对象的现象。机器若表现出和人一样特定的外在行为,那么是否可以推出它也像人一样具备内在的意向状态?单纯从主观性出发会走向唯我论,若对主观性提出过度的客观化要求,则面临怀疑论。一方面,对人工智能意向性的讨论面临着唯我论、怀疑论和泛心论的多重困扰;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以科学的方式对意向性这一概念本身的合理性及其自然化进行探究。

最后是常识化难题。在当前人工智能的主要范式中,符号主义的缺点是离散性的符号操作难以逼真反映日常世界。联结主义的不足是意识的整体性超越了神经网络结构,并且受限于人们对大脑的认识程度。这归根结底是常识化问题。不论符号编程还是神经网络仿生,常识化是人工智能向更高级发展的关键。在心灵哲学对意识的常识化研究基础上,应探索意识常识化的形式化路径,从而为人工智能的常识化奠定基矗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下的人工智能研究”(18BZX036)和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知觉问题研究”(2017YBZX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10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常


分享标题:人工智能发展,还得靠“心灵哲学”打基础
新闻来源:http://cdxtjz.cn/article/cjpgog.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