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8069 5689

用户体验路漫漫–产品设计当中常见的5个误区

周末傍晚,拉着窗帘在屋里开着昏黄的台灯,几乎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正听着Neil Young的一首27分钟的歌,这首歌在此张专辑(Psychedelic Pill)当中从长度上来说排名第二,比第一名短了整整10分钟。

创新互联专注于蒙自网站建设服务及定制,我们拥有丰富的企业做网站经验。 热诚为您提供蒙自营销型网站建设,蒙自网站制作、蒙自网页设计、蒙自网站官网定制、微信小程序服务,打造蒙自网络公司原创品牌,更为您提供蒙自网站排名全网营销落地服务。

很多时候觉得要靠微信朋友圈来了解外部世界,但那无非只是所有人吃喝玩乐的时间轴。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喜怒哀乐,就像世界名胜他乡异地风土文化,对我有什么意义。”What the hell i’m doing here?”

陷入这种静的让人沉下去的身心状态当中,落到文字上却是要给人看的,我想让别人看到什么,从而让自己获得怎样的共鸣与认同呢?”But i’m a creep.”

表演仍要继续,我们来看本周的译文。原文标题看的我觉得挺无趣的(优叉路漫漫几个字是我自己更加无趣的加上去的),仔细读过觉得站的层面比标题表达出来的要高一些,于是很喜欢。原文作者Julie Zhuo,Facebook产品设计director,貌似在Medium上看过好几篇她写的东西了。开始吧。

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不犯错误的。本文当中提到的这些产品设计流程当中的错误,我(英文原文作者)个人犯过很多次,也见过很多人同样在犯着。幸运的是,有种东西叫做互联网,有种媒介叫做文章,我们可以讨论这些错误及其背后的成因,今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避免。

1.对设计探索的过分约束

在实际工作当中,通常有两方面的因素在制约着我们对设计的探索。

时间

“快速迭代”这件事对于产品团队来说通常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做出一些小的调整,还是耗上六个月去抛出某种大的改进?相信绝大多数团队在绝大多数时间会选择前者,我个人也是如此。你在三个月内能基于现有产品做些什么?通常只能做些小规模的迭代。在某些特定的产品阶段,这无可厚非,尤其是你的产品基本稳定,你很满意于它现在的规模和功能,只希望不断进行打磨。不过,如果你希望产品当中能够有些什么东西可以使用户在认知与行为层面产生调整,那么你很有可能需要从产品框架与模式方面进行思考;这种情况下,要打破惯性,不要指望像以往那样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打造出能满足这类需求的解决方案。

风险

如果一切看上去都还不坏,那么想要通过系统级的改造来颠覆现有模式的想法听起来会让人觉得疯狂甚至愚蠢 – 你最终做出来的东西可能还不如现在的好用;即便产出确实很优秀,用户也很可能不买账。

做出改变,接纳新事物 – 这些事情背后的风险有时是巨大的,但真的巨大到我们如此的恐惧以至于会将几乎所有新设计方向的探索都扼杀在摇篮里吗?当有新的设计思路出现时,试着抗拒内心当中本能一般的恐惧,在团队中发起评估,从风险回报比的角度看看是否值得一试。多数时候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但得出肯定答案的几率一定会比不发起这种评估的时候要高,显然。

2.过早的定义解决方案

这是一种典型错误,很常见:你正在探索一个概念很大但模糊不清的产品需求,突然间脑子里有了很酷的想法,你画了些草图,感觉还不坏,很有潜力!你迫不及待的开始制作mockup甚至是高保真原型,然后开始发现各种问题,例如背景是白色还是黑色比较好呢?或者这些按钮应该做成圆形?你发现自己逐渐淹没于这些细节问题当中,思路开始混乱无章。在你即将崩溃并决定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大局时,你已经花掉了80%的时间。

也许你的天资能够确保你首次尝试便能成功,也许你确实有点石成金的本领,但我个人从不认为这些是靠得住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和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主意坠入爱河 – 在探索阶段多花些时间去思考不同的流程与模型,只有在理清思路并确定某种模式足够“硬”的情况下,再进一步考虑交互与视觉实现方面的细节问题,否则你就像是在泰坦尼克号上整理桌椅,高成本细化工作毫无意义。我时常看到设计师们过于迷恋某种思路,以至于无法或不想给自己留下任何空间去探索不同的方向,而遗憾的是,那些方向上往往存在更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3.把漂亮的mockup当做好的产品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某个设计师精心打造出一套非常考究的mockup,范例内容很有吸引力,配图都是专业级的照片,里面都是脸上绽放出笑容的人。对这样的演示,大家会普遍认同,不会有太多质疑的声音。当一个东西看上去很好时,你通常会觉得它本身就是好的。

再优秀的设计原型也难以全面而精确的反映出实际产品在运作当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可能性,我们时常会忽略掉一些问题。原型当中用到的都是高质量的照片以及精心排版过的文字内容,但如果你家产品的目标用户在多数典型情境当中上传的照片都是质量很普通甚至偏低的话,又该如何呢?或是你展示了一些漂亮的功能,用来基于各类数据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建议,但你家的系统当中可能没有足够的数据去支撑这样的功能?或者你在安卓版本的设计方案中用了太多华丽的动效,却发现多数目标用户还在用着5年前的系统?

漂亮的mockup是优秀设计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更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全部追求,仿佛将一张精美的PNG或是动效GIF放到Dribbble获取大量赞许就能实现设计师的人生价值一样 – 如果你要做实际的产品,就必须理解技术、设备、用户、内容等等各方面的制约条件,然后与你设想中的理想方案结合在一起进行权衡。

4.过分追求形式上的简约,以至破坏易用性

作为设计师,我们都会追求外观上的美好,这种特质甚至会超越工作本身,而扩展到生活当中的很多方面,例如居家装潢、衣物饰品及家电购买等等。我们不仅希望产品能具备最基本的功能性,更重要的是看上去要漂亮,甚至希望能独特到给人留下非常新鲜与惊奇的印象。不幸的是,这种渴望在很多时候过分的强烈了,名义上对于外观与形式的追求使得产品对于普通的目标用户来说在可用性方面大打折扣。

“目标用户”的概念在这里很重要,因为它为评估设计方案是否优秀提供了最基本的上下文环境。如果你的产品只是面向设计师群体的,那么放开手脚去做吧,干掉一切看上去碍眼的文字元素或按钮,全部基于手势操作 – 即使父母一辈不知道如何操作这样的app也没关系,只要其他设计师们理解这个产品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的产品是面向更多的“普通人”而存在的,那么你必须明白,简单直白的文字元素、表意清晰的图标、深入人心的交互模式都能实实在在的帮助人们更轻松的使用产品完成任务,哪怕这些元素让界面看上去不那么简约,不那么创新。要知道,真正会让更多普通用户愤怒的是难以尽快找到自己所需的功能入口,而不是设计师眼中不那么美观的字间距。

5.忽略了产品之外的体验

我们通常都会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负责的“项目容器”内部,去精益求精的打造流程框架当中各个环节的体验,甚至也包括相关的设置界面或出错提示一类。但我们有时可能会忽略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首先确保用户能够进入我们所设计的这套体验当中。例如,对于某些类型的app来说,通知提示是重要的入口之一,而多数设计师对于提示信息的关注显然不及对于app内部相关界面的重视程度。另外,新功能在app内部的入口是否合理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有时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你对功能模块的百般打磨可能赶不上对入口进行优化来的更加成功。

此外,如果你希望用户能从竞品转移到你的产品上来,那么有哪些障碍是有待消除的?譬如提供轻松的内容转移功能?不要忘记市场环境方面的因素,人们能从哪些途径了解到你家的新产品或新功能?他们会怎样理解或是怎样谈论起这些?在这个年头,你打造了某种东西,不意味着用户一定会来使用 – 除了关注产品内部的使用体验,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怎样引导和帮助用户首先进入你的产品。


网页标题:用户体验路漫漫–产品设计当中常见的5个误区
当前链接:http://cdxtjz.cn/article/cjpsij.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