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8069 5689

C/C++数据结构(十一)——平衡二叉树(AVL树)-创新互联

文章目录
  • 1. AVL树的概念
  • 2. AVL树的结点
  • 3. AVL树的插入
    • 🍑 更新平衡因子
    • 🍑 插入函数的实现
  • 4. AVL树的旋转
    • 🍑 左单旋
    • 🍑 右单旋
    • 🍑 左右双旋
    • 🍑 右左双旋
    • 🍑 总结
  • 6. AVL树的删除
    • 🍑 算法思想
    • 🍑 示例一
    • 🍑 示例二
    • 🍑 代码实现
  • 7. AVL树的遍历
  • 8. AVL树的查找
  • 9. AVL树的高度
  • 10. AVL树的验证
    • 🍑 数据测试
  • 11. AVL树优缺点分析

成都创新互联专注于网站建设、成都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站制作、网站开发。公司秉持“客户至上,用心服务”的宗旨,从客户的利益和观点出发,让客户在网络营销中找到自己的驻足之地。尊重和关怀每一位客户,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客户,用专业的服务创造价值,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朋友,为客户解除后顾之忧。
1. AVL树的概念

二叉搜索树虽可以缩短查找的效率,但如果数据有序或接近有序二叉搜索树将退化为单支树,查找元素相当于在顺序表中搜索元素,效率低下。

因此,两位俄罗斯的数学家G.M.Adelson-VelskiiE.M.Landis在 1962 年发明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当向二叉搜索树中插入新结点后,如果能保证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1(需要对树中的结点进行调整),即可降低树的高度,从而减少平均搜索长度。

平衡二叉树(Balanced Binary Tree 或 Height-Balanced Tree)又称为 AVL 树,其实就是一颗 平衡的二叉排序树 ,解决了二叉查找树的不平衡问题,即斜树。

AVL树或者是一颗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搜索树:

  • 它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
  • 左右子树高度之差(简称平衡因子)的绝对值不超过 1(即:-1,0,1)

举个例子,下图就是一颗典型的 AVL 树,每个节点旁边都标注了平衡因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是一颗典型的平衡二叉树,首先它是一颗二叉排序树,其次每一个结点的平衡因子都是 -1,0,1 三个数当中的一个。

红色的数字为结点的平衡因子,对于任意一个叶子结点而言,其左右孩子都为空,左子树的深度为 0 ,右子树的深度为 0 ,所以 AVL树当中的叶子结点的平衡因子都是 0 ;

其他结点的平衡因子同样通过 右子树深度减去左子树深度 可以求得,比如结点 3 的 左子树深度为 2,右子树深度为1 ,则平衡因子为 1 − 2 = − 1 1 - 2 = -1 1−2=−1。

如果一棵二叉搜索树是高度平衡的,它就是 AVL 树。如果它有 n 个结点,其高度可保持在 O ( l o g n ) O(logn) O(logn),搜索时间复杂度 O ( l o g n O(log n O(logn)。

再来看看不平衡的情况,如下面这颗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就是不平衡的二叉排序树,非 AVL树 。结点 5 的平衡因子为 -2,该平衡因子是结点 5 右子树深度 2 减去左子树深度 4 所得;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将这种不平衡的二叉搜索树转化为 AVL树。

2. AVL树的结点

我们直接按照 KV 模型来构造 AVL 树,需要把结点定义为 三叉链结构,并在每个结点当中引入平衡因子(右子树高度-左子树高度)。

对于结点的构造函数,由于新构造结点的左右子树均为空树,所以只需要将新构造结点的平衡因子初始设置为 0 即可。

代码示例

templatestruct AVLTreeNode
{// 存储的键值对
	pair_kv;

	// 三叉链
	AVLTreeNode* _left;
	AVLTreeNode* _right;
	AVLTreeNode* _parent;

	// 平衡因子(balance factor)
	int _bf; // 右子树高度 - 左子树高度

	// 构造函数
	AVLTreeNode(const pair& kv)
		:_kv(kv)
		,_left(nullptr)
		,_right(nullptr)
		,_parent(nullptr)
		,_bf(0)
	{}
};
3. AVL树的插入

对平衡二叉树的插入操作而言,其本质上比二叉搜索树的插入操作多了一个平衡操作,解决了二叉搜索树插入操作可能出现的斜树,不平衡问题。

那么 AVL 树的插入过程可以分为两步:

  • 按照二叉搜索树的方式,找到待插入的位置,然后将新结点插入到该位置。
  • 调整节点的平衡因子,如果出现不平衡,则需要进行旋转。
🍑 更新平衡因子

当 AVL 树插入一个新结点以后,需要更新插入结点的祖先的平衡因子,因为新结点(也就是叶子结点)的平衡因子为 0,但是它影响的是它的父亲,它父亲的父亲…,所以要更新到祖先结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我们要从新增结点开始,往上沿着祖先路径更新,那么更新的规则如下:

  • 如果新增结点插入在 parent 的右边,只需要给 parent 的平衡因子+1即可
  • 如果新增结点插入在 parent 的左边,只需要给 parent 的平衡因子-1即可

为什么呢?因为平衡因子的计算方法是:右子树高度 - 左子树高度,如果插入在右边,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要++,反之,则--

当 parent 的平衡因子更新完以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0,正负 1,正负 2。

(1)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 0

如果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 0,说明插入之前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正负 1,插入后被调整成 0,此时满足 AVL 树的性质,则插入成功。

如下图所示,插入后使得 parent 左右子树的高度相等了,此操作并没有改变以 parent 为根结点的子树的高度,从而不会影响 parent 的父结点的平衡因子,因此无需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如果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正负 1

如果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正负 1,说明插入前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一定为 0,插入后被更新成正负 1。

如下图所示,当新增一个结点以后,parent 的平衡因子从 0 变成了 1,说明新结点的插入使得 parent 的右子树增高了,即改变了以 parent 为根结点的子树的高度,从而会影响 parent 的父结点的平衡因子,因此需要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下图所示,当新增一个结点以后,parent 的平衡因子从 0 变成了 -1,说明新结点的插入使得 parent 的左子树增高了,即改变了以 parent 为根结点的子树的高度,从而会影响 parent 的父结点的平衡因子,因此需要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而引出了下面的第 3 种情况。

(3)如果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正负 2

如果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 -2,此时 parent 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之差的绝对值已经超过 1 了,则 parent 的平衡因子违反平衡树的性质,那么就停止更新,需要对其进行旋转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 2,此时 parent 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之差的绝对值已经超过 1 了,则 parent 的平衡因子违反平衡树的性质,那么就停止更新,需要对其进行旋转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当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正负 2 时,cur 的平衡因子必定是正负 1 而不会是 0。

🍑 插入函数的实现

上面我们分析了,如果在更新平衡因子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平衡因子为正负 2 的结点,此时需要对 以该结点为根结点的树 进行旋转处理(待会儿再讲旋转)。

我们定义一个cur用来表示 新增结点,定义一个parent用来表示 新增结点的父亲结点。

那么我们更新平衡因子时,第一个要更新的就是 parent 结点的平衡因子,更新完 parent 结点的平衡因子后,若是需要继续往上进行平衡因子的更新,那么要执行以下操作:

if (parent->_bf == 1 || parent->_bf == -1)
{cur = cur->_parent; // cur指向了它的父亲
	parent = parent->_parent; // 它的父亲指向了它的祖先
}

可以看到,我们之所以将 AVL 树结点的结构设置为三叉链结构,是因为我们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父指针找到其父结点,进而对其平衡因子进行更新。

而当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正负 2 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旋转操作,当旋转完成以后,就无需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了,即树的高度没有发生变化,也就不会影响其父结点的平衡因子了。

if (parent->_bf == 2 || parent->_bf == -2)
{// 旋转的四种处理方式
	// 1.左单旋
	// 2.右单旋
	// 3.左右双旋
	// 4.右左双旋

	// 当旋转完成以后,直接跳出
	break;
}

代码示例

public:
	// 插入函数
	bool Insert(const pair& kv)
	{// 如果AVL树是空树,把插入节点直接作为根节点
		if (_root == nullptr)
		{	_root = new Node(kv);
			_root->_bf = 0;
			return true;
		}

		// 1.按照二叉搜索树的规则插入
		Node* parent = nullptr;
		Node* cur = _root;
		while (cur)
		{	if (cur->_kv.first< kv.first) // 待插入节点的key值大于当前节点的key值
			{		// 往右子树走
				parent = cur;
				cur = cur->_right;
			}
			else if (cur->_kv.first >kv.first) // 待插入节点的key值小于当前节点的key值
			{		// 往左子树走
				parent = cur; 
				cur = cur->_left;
			}
			else // 待插入节点的key值等于当前节点的key值
			{		return false; // 插入失败,返回false
			}
		}

		// 2.当循环结束,说明cur找到了空的位置,那么就插入
		cur = new Node(kv); // 构造一个新节点
		if (parent->_kv.first< kv.first) // 如果新节点的key值大于当前parent节点的key值
		{	// 就把新节点链接到parent的右边
			parent->_right = cur;
		}
		else // 如果新节点的key值小于当前parent节点的key值
		{	// 就把新节点链接到parent的左边
			parent->_left = cur;
		}
		cur->_parent = parent; // 别忘了把新节点里面的_parent指向parent(因为我们定义的是一个三叉链)

		// 3.更新平衡因子,如果出现不平衡,则需要进行旋转
		while (parent) // 最远要更新到根节点去
		{	if (cur == parent->_right) // 如果cur插在parent的右边,说明parent的右子树增高
			{		parent->_bf++; // 那么parent的平衡因子要++
			}
			else // 如果cur插在parent的左边,说明parent的左子树增高
			{		parent->_bf--; // 那么parent的平衡因子要--
			}

			// 判断是否更新结束,或者是否需要进行旋转
			if (parent->_bf == 0) // 如果parent的bf等于0,说明左右子树高度一致,就更新结束(原因是新插入的节点把parent左右子树中矮的那一边给填补了)
			{		// 高度不变,更新结束
				break;
			}
			else if (parent->_bf == 1 || parent->_bf == -1) // 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插入节点导致某一边变高了,说明parent所在的子树高度改变了)
			{		// 子树的高度变了,就要继续往上更新祖先
				cur = cur->_parent;
				parent = parent->_parent;
			}
			else if (parent->_bf == 2 || parent->_bf == -2) // 说明插入节点导致本来高的一边又变高了,子树不平衡了,那么此时需要做旋转处理
			{		// 旋转的四种处理方式
				// 1.左单旋
				// 2.右单旋
				// 3.左右双旋
				// 4.右左双旋
				
				// 旋转完成,跳出
				break;
			}
			else
			{		// 如果程序走到了这里,说明在插入节点之前AVL树就存在不平衡的子树,也就是存在平衡因子 >= 2的节点
				// 所以这里加一个断言进行处理
				assert(false);
			}
		}
		// 插入成功,返回true
		return true;
	}
4. AVL树的旋转

如果在一棵原本是平衡的 AVL 树中插入一个新节点,可能造成不平衡,此时必须调整树的结构,使之平衡化。

根据节点插入位置的不同,AVL 树的旋转分为四种:

  • 左单旋(LL)
  • 右单旋(RR)
  • 左右双旋(LR)
  • 右左双旋(RL)

其实我们只要搞懂 LL 和 RR 就好了,因为 LR 和 RL 都是由它们演变而来的。

不管是什么旋转,都必须满足两点原则:

  • 保持搜索树的规则
  • 子树变平衡
🍑 左单旋

下面是一个 AVL 树的抽象图,长方形条代表的是子树,h表示 a,b,c 三颗子树的高度。

  • 结点 3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2,左子树深度为 h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1。
  • 结点 6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我们在 c 子树的中插入一个新结点,那么此时 c 子树的高度就变成了 h + 1,同时结点 60 的平衡因子为 1,结点 30 的平衡因子为 2,此时右边的高度大于左边的高度,需要进行左单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单旋的步骤如下:

  • 先让 subR 的左子树(subRL)作为 parent 的右子树。
  • 然后让 parent 作为 subR 的左子树。
  • 接下来让 subR 作为整个子树的根。
  • 最后更新平衡因子。

左单旋图如下所示:

经过旋转以后,它们的平衡因子就发生了变化:

  • 结点 3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左子树深度为 h,所以平衡因子为 0。
  • 结点 6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旋转以后还满足二叉搜索树的性质吗?当面满足,原因如下:

  • subR 的左子树(subRL)当中结点的值本身就比 parent 的值大,因此可以作为 parent 的右子树。
  • 而 parent 及其左子树当中结点的值本身就比 subR 的值小,因此可以作为 subR 的左子树。

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左旋操作呢?可以看到,当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 2,cur 的平衡因子为 1 时,需要进行左单旋。并且经过左单旋后,树的高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左单旋后无需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

左单旋动图演示:

可以看到,我们在 32 的右边插入一个值为 35 的新节点,那么此时 32 的平衡因子从 0 变成了 1,29 的平衡因子从 1 变成了 2,出现了右边高,左边低的局面,所以需要进行左单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示例

private:
	// 左单旋(右边高需要左单旋)
	void RotateL(Node* parent)
	{Node* subR = parent->_right;
		Node* subRL = subR->_left;
		Node* ppNode = parent->_parent; // 先保存parent的parent

		// 1.建立parent和subRL之间的关系
		parent->_right = subRL;
		if (subRL) // 如果subRL节点不为空,那么要更新它的parent
		{	subRL->_parent = parent;
		}

		// 2.建立subR和parent之间的关系
		subR->_left = parent;
		parent->_parent = subR;

		// 3.建立ppNode和subR之间的关系(分情况讨论parent是整颗树的根,还是局部子树)
		if (parent == _root) // 当parent是根节点时
		{	_root = subR; // subR就变成了新的根节点
			_root->_parent = nullptr; // 根节点的的parent为空
		}
		else // 当parent是整个树的局部子树时
		{	if (parent == ppNode->_left) // 如果parent在ppNode的左边
			{		ppNode->_left = subR; // 那么subR就是parent的左子树
			}
			else // 如果parent在ppNode的右边
			{		ppNode->_right = subR; // 那么subR就是parent的右子树
			}
			subR->_parent = ppNode; // subR的parent还要指向ppNode
		}

		// 更新平衡因子
		parent->_bf = 0;
		subR->_bf = 0;
	}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在旋转前 parent(30) 就是树的根,那么此时只需要更新根结点为 subR(60)即可。

如果 parent(30) 只是整颗树局部的一颗子树,那么此时就需要看 30 是它父亲的左子树还是右子树,然后再和 subR 链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右单旋

下面是一个 AVL 树的抽象图,长方形条代表的是子树,h表示 a,b,c 三颗子树的高度。

  • 结点 3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左子树深度为 h,所以平衡因子为 0。
  • 结点 6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我们在 a 子树的中插入一个新结点,那么此时 a 子树的高度就变成了 h + 1,同时结点 60 的平衡因子为 -2,结点 30 的平衡因子为 -1,此时左边的高度大于右边的高度,需要进行右单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右单旋的步骤如下:

  • 先让 subL 的右子树(subLR)作为 parent 的左子树。
  • 然后让 parent 作为 subL 的右子树。
  • 接下来让 subL 作为整个子树的根。
  • 最后更新平衡因子。

右单旋图如下所示:

经过旋转以后,它们的平衡因子就发生了变化:

  • 结点 3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0。
  • 结点 6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旋转以后还满足二叉搜索树的性质吗?当面满足,原因如下:

  • subL 的右子树当中结点的值本身就比 parent 的值小,因此可以作为 parent 的左子树。
  • 而 parent 及其右子树当中结点的值本身就比 subL 的值大,因此可以作为 subL 的右子树。

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右旋操作呢?可以看到,当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 -2,cur 的平衡因子为 -1 时,需要进行右单旋。并且经过右单旋后,树的高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右单旋后无需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

右单旋动图演示:

可以看到,我们在 9 的左边插入一个值为 5 的新节点,那么此时 9 的平衡因子从 0 变成了 -1,11 的平衡因子从 -1 变成了 -2,出现了左边高,右边低的局面,所以需要进行右单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示例

private:
	// 右单旋(左边高就右单旋)
	void RotateR(Node* parent)
	{Node* subL = parent->_left; 
		Node* subLR = subL->_right;
		Node* ppNode = parent->_parent;

		// 1.建立parent和subLR之间的关系
		parent->_left = subLR;
		if (subLR) // 如果subLR节点不为空,那么要更新它的parent
		{	subLR->_parent = parent;
		}
		 
		// 2.建立subL和parent之间的关系
		subL->_right = parent;
		parent->_parent = subL;

		// 3.建立ppNode和subL之间的关系(分情况讨论parent是整颗树的根,还是局部子树)
		if (parent == _root) // 当parent是根节点时
		{	_root = subL; // subL就变成了新的根节点
			_root->_parent = nullptr; // 根节点的的parent为空
		}
		else // 当parent是整个树的局部子树时
		{	if (parent == ppNode->_left) // 如果parent在ppNode的左边
			{		ppNode->_left = subL; // 那么subL就是parent的左子树
			}
			else // 如果parent在ppNode的右边
			{		ppNode->_right = subL; // 那么subL就是parent的右子树
			}
			subL->_parent = ppNode; // subR的parent还要指向ppNode
		}
		// 更新平衡因子
		parent->_bf = 0;
		subL->_bf = 0;
	}

需要注意,如果在旋转前 parent(60) 就是树的根,那么此时只需要更新根结点为 subL(30)即可。

如果 parent(60) 只是整颗树局部的一颗子树,那么此时就需要看 60 是它父亲的左子树还是右子树,然后再和 subL 链接起来。

🍑 左右双旋

下面是一个 AVL 树的抽象图,长方形条代表的是子树,h表示 a 和 d 两颗子树的高度,h-1代表 b 和 c 两颗子树的高度。

  • 结点 9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1。
  • 结点 3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 + 1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0。
  • 结点 6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我们在 b 子树的中插入一个新结点,那么此时 b 子树的高度就变成了 h,同时结点 60 的平衡因子变成了 -1,结点 30 的平衡因子变成了 1,结点 90 的平衡因子变成了 -2,此时如果单纯的以结点 90 为旋转点进行左单旋或者右单旋以后,那么仍然不是 AVL 树,所以需要采取左右双旋的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在 b 子树当中新增结点,或是在 c 子树当中新增结点,均会引发左右双旋,这里以在 b 子树当中新增结点为例。

左右双旋的步骤如下:

  • 先以 subL 为旋转点进行左单旋。
  • 然后以 parent 为旋转点进行右单旋。
  • 最后再更新平衡因子。

(1)以 30 为旋转点进行左单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以 90 为旋转点进行右单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右双旋后,实际上就是让 subLR 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分别作为 subL 和 parent 的右子树和左子树,再让 subL 和 parent 分别作为 subLR 的左右子树,最后让 subLR 作为整个子树的根

这样旋转以后还满足二叉搜索树的性质吗?当面满足,原因如下:

  • subLR 的左子树当中的结点本身就比 subL 的值大,因此可以作为 subL 的右子树。
  • subLR 的右子树当中的结点本身就比 parent 的值小,因此可以作为 parent 的左子树。
  • 经过步骤1 和 2 以后,subL 及其子树当中结点的值都就比 subLR 的值小,而 parent 及其子树当中结点的值都就比 subLR 的值大,因此它们可以分别作为 subLR 的左右子树。

左右双旋后,平衡因子的更新随着 subLR 原始平衡因子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当 subLR 原始平衡因子是 -1 时,左右双旋后 parent、subL、subLR 的平衡因子分别更新为 1、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当 subLR 原始平衡因子是 1 时,左右双旋后 parent、subL、subLR 的平衡因子分别更新为 0、-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当 subLR 原始平衡因子是 0 时(说明 subLR 为新增结点),左右双旋后 parent、subL、subLR 的平衡因子分别更新为0、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经过左右双旋后,树的高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左右双旋后无需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

代码示例

private:
// 左右双旋(先左单旋,再右单旋)
	void RotateLR(Node* parent)
	{Node* subL = parent->_left;
		Node* subLR = subL->_right;
		int bf = subLR->_bf;

		// 1.先以subL为旋转点进行左单旋
		RotateL(parent->_left);

		// 2.再以parent为旋转点进行右单旋
		RotateR(parent);

		// 3.更新平衡因子
		if (bf == 0)
		{	parent->_bf = 0;
			subL->_bf = 0;
			subLR->_bf = 0;
		}
		else if (bf == 1)
		{	parent->_bf = 0;
			subL->_bf = -1;
			subLR->_bf = 0;
		}
		else if (bf == -1)
		{	parent->_bf = 1;
			subL->_bf = 0;
			subLR->_bf = 0;
		}
		else
		{	// 如果走到了这里,说明subLR的平衡因子在旋转前就有问题
			assert(false);
		}
	}
🍑 右左双旋

下面是一个 AVL 树的抽象图,长方形条代表的是子树,h表示 a 和 d 两颗子树的高度,h-1代表 b 和 c 两颗子树的高度。

  • 结点 3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1。
  • 结点 9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 + 1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0。
  • 结点 60 的右子树深度为 h - 1,左子树深度为 h - 1,所以平衡因子为 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我们在 c 子树的中插入一个新结点,那么此时 c 子树的高度就变成了 h,同时结点 60 的平衡因子变成了 1,结点 00 的平衡因子变成了 -1,结点 30 的平衡因子变成了 -2,此时如果单纯的以结点 30 为旋转点进行左单旋或者右单旋以后,那么仍然不是 AVL 树,所以需要采取右左双旋的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在 b 子树当中新增结点,或是在 c 子树当中新增结点,均会引发右左双旋,这里以在 c 子树当中新增结点为例。

右左双旋的步骤如下:

  • 先以 subR 为旋转点进行右单旋。
  • 然后以 parent 为旋转点进行左单旋。
  • 最后再更新平衡因子。

(1)以 90 为旋转点进行右单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以 30 为旋转点进行左单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右左双旋后,实际上就是让 subRL 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分别作为 parent 和 subR 的右子树和左子树,再让 parent 和 subR 分别作为 subRL 的左右子树,最后让 subRL 作为整个子树的根。

这样旋转以后还满足二叉搜索树的性质吗?当面满足,原因如下:

  • subRL 的左子树当中的结点本身就比 parent 的值大,因此可以作为 parent 的右子树。
  • subRL 的右子树当中的结点本身就比 subR 的值小,因此可以作为 subR 的左子树。
  • 经过步骤 1 和 2 以后,parent 及其子树当中结点的值都就比 subRL 的值小,而 subR 及其子树当中结点的值都就比 subRL 的值大,因此它们可以分别作为 subRL 的左右子树。

右左双旋后,平衡因子的更新随着 subLR 原始平衡因子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当 subRL 原始平衡因子是 1 时,左右双旋后 parent、subR、subRL 的平衡因子分别更新为 -1、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当 subRL 原始平衡因子是 -1 时,左右双旋后 parent、subR、subRL 的平衡因子分别更新为 0、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当 subRL 原始平衡因子是 0 时(说明 subRL为新增结点),左右双旋后 parent、subR、subRL 的平衡因子分别更新为0、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经过右左双旋后,树的高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右左双旋后无需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

代码示例

private:
	// 右左双旋(先右单旋,再左单旋)
	void RotateRL(Node* parent)
	{Node* subR = parent->_right;
		Node* subRL = subR->_left;
		int bf = subRL->_bf;

		// 1.先以subR为旋转点进行右单旋
		RotateR(parent->_right);

		// 2.再以parent为旋转点进行左单旋
		RotateL(parent);

		// 3.更新平衡因子
		if (bf == 0)
		{	subRL->_bf = 0;
			parent->_bf = 0;
			subR->_bf = 0;
		}
		else if (bf == 1)
		{	subRL->_bf = 0;
			parent->_bf = -1;
			subR->_bf = 0;
		}
		else if (bf == -1)
		{	subRL->_bf = 0;
			parent->_bf = 0;
			subR->_bf = 1;
		}
		else
		{	// 如果走到了这里,说明subRL的平衡因子在旋转前就有问题
			assert(false);
		}
	}
🍑 总结

假如以 parent 为根的子树不平衡,即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 2 或者 -2,分以下情况考虑

  1.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 2,说明 parent 的右子树高,设 parent 的右子树的根为 subR
    • 当 subR 的平衡因子为 1 时,执行左单旋
    • 当 subR 的平衡因子为 -1 时,执行右左双旋
  2. parent 的平衡因子为 -2,说明 parent 的左子树高,设 parent 的左子树的根为 subL
    • 当 subL 的平衡因子为 -1 是,执行右单旋
    • 当 subL 的平衡因子为 1 时,执行左右双旋

旋转完成后,原 parent 为根的子树个高度降低,已经平衡,不需要再向上更新。

6. AVL树的删除

平衡二叉树的删除操作与插入操作类似,先执行标准的 BST 删除操作(可以参考文章: 什么是二叉查找树),然后进行相应的平衡操作。

主要是三个大思路:

  1. 按二叉搜索树的规则删除
  2. 更新平衡因子
  3. 出现不平衡,需要旋转调整

只不过与二叉搜索树的删除不同的是,删除节点后的平衡因子需要不断更新,最差情况下一直要调整到根节点的位置。

下面简单讲解一下删除的算法思想吧。

🍑 算法思想

我们以删除一个结点w为例进行说明平衡二叉树删除操作的具体算法步骤:

  • 对结点w执行标准的二叉搜索树的删除操作;
  • 从结点w开始,向上回溯,找到第一个不平衡的结点z(即平衡因子不是 -1,0 或 1 的结点),设y为结点z的高度最高的孩子结点;x是结点y的高度最高的孩子结点。
  • 然后对以z为根结点的子树进行平衡操作,其中xyz可以的位置有四种情况,BST 删除操作之后的平衡操作也就处理以下四种情况:
    • yz的左孩子,xy的左孩子 (Left Left ,LL );
    • yz的左孩子,xy的右孩子 (Left Right ,LR );
    • yz的右孩子,xy的右孩子 (Right Right ,RR );
    • yz的右孩子,xy的左孩子 (Right Right ,RL );

这里的四种情况与插入操作一样,但需要注意的是,插入操作仅需要对以z为根的子树进行平衡操作;而平衡二叉树的删除操作就不一样,先对以z为根的子树进行平衡操作,之后可能需要对z的祖先结点进行平衡操作,向上回溯直到根结点。

🍑 示例一

我们已删除下图中的结点 32 为例进行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步:由于 32 结点为叶子结点,直接删除,并保存删除结点的父节点 17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步:从节点 17 向上回溯,找到第一个不平衡结点 44 ,并找到不平衡结点的左右孩子中深度最深的结点 78 (即 y );以及 y 的孩子结点当中深度最深的结点 50 (即 x )。 发现为 RL 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步:对结点 78 进行右旋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步:对结点 44 进行左旋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示例二

我们以删除下图中的结点 80 为例进行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步,由于结点 80 为叶子结点,则直接删除,并保存结点 80 的父结点 78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步:从结点 78 开始寻找第一个不平衡结点,发现就是结点 78 本身(即结点 z ),找到结点 78 深度最深的叶子结点 60 (即结点 y ),以及结点 y 的深度最深的叶结点 55 (即结点 x )。即 LL 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步:右旋结点 7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步:从旋转后的返回的新的根结点 60 向上回溯(这里就和平衡二叉树的插入操作有别了奥,平衡二叉树的插入操作仅对第一个不平衡结点的子树进行平衡操作,而AVL的删除需要不断地回溯,直到根结点平衡为止 ),判断是否还有不平衡结点,发现整棵树的根结点 50 为第一个不平衡结点,找到对应的 y 结点 25 和 x 结点 10 。同样是 LL 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五步:对 z 结点 50 进行右旋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代码实现

关于左旋与右旋操作,以及平衡因子的计算与之前讲的文章( 什么是二叉查找树)中的实现是一致的,我们直接看 AVL 树删除操作的实现代码:

代码示例

// 删除函数
	bool Erase(const K& key)
	{//用于遍历二叉树
		Node* parent = nullptr;
		Node* cur = _root;
		//用于标记实际的删除结点及其父结点
		Node* delParentPos = nullptr;
		Node* delPos = nullptr;
		while (cur)
		{	if (key< cur->_kv.first) //所给key值小于当前结点的key值
			{		//往该结点的左子树走
				parent = cur;
				cur = cur->_left;
			}
			else if (key >cur->_kv.first) //所给key值大于当前结点的key值
			{		//往该结点的右子树走
				parent = cur;
				cur = cur->_right;
			}
			else //找到了待删除结点
			{		if (cur->_left == nullptr) //待删除结点的左子树为空
				{if (cur == _root) //待删除结点是根结点
					{_root = _root->_right; //让根结点的右子树作为新的根结点
						if (_root)
							_root->_parent = nullptr;
						delete cur; //删除原根结点
						return true; //根结点无祖先结点,无需进行平衡因子的更新操作
					}
					else
					{delParentPos = parent; //标记实际删除结点的父结点
						delPos = cur; //标记实际删除的结点
					}
					break; //删除结点有祖先结点,需更新平衡因子
				}
				else if (cur->_right == nullptr) //待删除结点的右子树为空
				{if (cur == _root) //待删除结点是根结点
					{_root = _root->_left; //让根结点的左子树作为新的根结点
						if (_root)
							_root->_parent = nullptr;
						delete cur; //删除原根结点
						return true; //根结点无祖先结点,无需进行平衡因子的更新操作
					}
					else
					{delParentPos = parent; //标记实际删除结点的父结点
						delPos = cur; //标记实际删除的结点
					}
					break; //删除结点有祖先结点,需更新平衡因子
				}
				else //待删除结点的左右子树均不为空
				{//替换法删除
					//寻找待删除结点右子树当中key值最小的结点作为实际删除结点
					Node* minParent = cur;
					Node* minRight = cur->_right;
					while (minRight->_left)
					{minParent = minRight;
						minRight = minRight->_left;
					}
					cur->_kv.first = minRight->_kv.first; //将待删除结点的key改为minRight的key
					cur->_kv.second = minRight->_kv.second; //将待删除结点的value改为minRight的value
					delParentPos = minParent; //标记实际删除结点的父结点
					delPos = minRight; //标记实际删除的结点
					break; //删除结点有祖先结点,需更新平衡因子
				}
			}
		}
		if (delParentPos == nullptr) //delParentPos没有被修改过,说明没有找到待删除结点
		{	return false;
		}

		//记录待删除结点及其父结点(用于后续实际删除)
		Node* del = delPos;
		Node* delP = delParentPos;

		//更新平衡因子
		while (delPos != _root) //最坏一路更新到根结点
		{	if (delPos == delParentPos->_left) //delParentPos的左子树高度降低
			{		delParentPos->_bf++; //delParentPos的平衡因子++
			}
			else if (delPos == delParentPos->_right) //delParentPos的右子树高度降低
			{		delParentPos->_bf--; //delParentPos的平衡因子--
			}
			//判断是否更新结束或需要进行旋转
			if (delParentPos->_bf == 0)//需要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
			{		//delParentPos树的高度变化,会影响其父结点的平衡因子,需要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
				delPos = delParentPos;
				delParentPos = delParentPos->_parent;
			}
			else if (delParentPos->_bf == -1 || delParentPos->_bf == 1) //更新结束
			{		break; //delParent树的高度没有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其父结点及以上结点的平衡因子
			}
			else if (delParentPos->_bf == -2 || delParentPos->_bf == 2) //需要进行旋转(此时delParentPos树已经不平衡了)
			{		if (delParentPos->_bf == -2)
				{if (delParentPos->_left->_bf == -1)
					{Node* tmp = delParentPos->_left; //记录delParentPos右旋转后新的根结点
						RotateR(delParentPos); //右单旋
						delParentPos = tmp; //更新根结点
					}
					else if (delParentPos->_left->_bf == 1)
					{Node* tmp = delParentPos->_left->_right; //记录delParentPos左右旋转后新的根结点
						RotateLR(delParentPos); //左右双旋
						delParentPos = tmp; //更新根结点
					}
					else //delParentPos->_left->_bf == 0
					{Node* tmp = delParentPos->_left; //记录delParentPos右旋转后新的根结点
						RotateR(delParentPos); //右单旋
						delParentPos = tmp; //更新根结点
						//平衡因子调整
						delParentPos->_bf = 1;
						delParentPos->_right->_bf = -1;
						break; //更正
					}
				}
				else //delParentPos->_bf == 2
				{if (delParentPos->_right->_bf == -1)
					{Node* tmp = delParentPos->_right->_left; //记录delParentPos右左旋转后新的根结点
						RotateRL(delParentPos); //右左双旋
						delParentPos = tmp; //更新根结点
					}
					else if (delParentPos->_right->_bf == 1)
					{Node* tmp = delParentPos->_right; //记录delParentPos左旋转后新的根结点
						RotateL(delParentPos); //左单旋
						delParentPos = tmp; //更新根结点
					}
					else //delParentPos->_right->_bf == 0
					{Node* tmp = delParentPos->_right; //记录delParentPos左旋转后新的根结点
						RotateL(delParentPos); //左单旋
						delParentPos = tmp; //更新根结点
						//平衡因子调整
						delParentPos->_bf = -1;
						delParentPos->_left->_bf = 1;
						break; //更正
					}
				}
				//delParentPos树的高度变化,会影响其父结点的平衡因子,需要继续往上更新平衡因子
				delPos = delParentPos;
				delParentPos = delParentPos->_parent;
				//break; //error
			}
			else
			{		assert(false); //在删除前树的平衡因子就有问题
			}
		}
		//进行实际删除
		if (del->_left == nullptr) //实际删除结点的左子树为空
		{	if (del == delP->_left) //实际删除结点是其父结点的左孩子
			{		delP->_left = del->_right;
				if (del->_right)
					del->_right->_parent = parent;
			}
			else //实际删除结点是其父结点的右孩子
			{		delP->_right = del->_right;
				if (del->_right)
					del->_right->_parent = parent;
			}
		}
		else //实际删除结点的右子树为空
		{	if (del == delP->_left) //实际删除结点是其父结点的左孩子
			{		delP->_left = del->_left;
				if (del->_left)
					del->_left->_parent = parent;
			}
			else //实际删除结点是其父结点的右孩子
			{		delP->_right = del->_left;
				if (del->_left)
					del->_left->_parent = parent;
			}
		}
		delete del; //实际删除结点
		return true;
	}
7. AVL树的遍历

中序遍历和二叉树的中序实现一样,只不过因为中序是递归遍历,涉及到传参,所以需要写一个子函数。

代码示例

private:
	// 中序遍历(子函数)
	void _InOrder(Node* root)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_InOrder(root->_left);
		cout<< root->_kv.first<< " ";
		_InOrder(root->_right);
	}
public:
	// 中序遍历
	void InOrder()
	{_InOrder(_root);
		cout<< endl;
	}
8. AVL树的查找

AVL树的查找与二叉搜索树一样:

  • 若树为空树,则查找失败,返回 nullptr。
  • 若树不为空树,则有以下三种情况:
    • 若 key 值小于当前结点的值,则应该在该结点的左子树当中进行查找。
    • 若 key 值大于当前结点的值,则应该在该结点的右子树当中进行查找。
    • 若 key 值等于当前结点的值,则查找成功,返回对应结点。

代码示例

public:
	// 查找函数
	Node* Find(const K& key)
	{Node* cur = _root;
		while (cur)
		{	if (cur->_kv.first< key) // key值大于该结点的值
			{		cur = cur->_left; // 在该结点的右子树当中查找
			}
			else if (cur->_kv.first< key) // key值小于该结点的值
			{		cur = cur->_right; // 在该结点的左子树当中查找
			}
			else // 当前节点的值等于key值
			{		return cur; //返回该结点
			}
		}
		return nullptr; //查找失败
	}
9. AVL树的高度

这里和求二叉树的深度是一样的方式,采用分治的思想:

  • 若为空树,则深度为 0。

  • 若不为空树,则深度 = 左右子树中深度大的值 + 1(为什么要加1呢?因为还有第一层,也就是根节点这一层!)

代码示例

private:
	// 求树的高度(子函数)
	int _Height(Node* root)
	{if (root == nullptr) // 空树高度为0
			return 0;

		int lh = _Height(root->_left); // 递归计算左子树高度
		int rh = _Height(root->_right); // 递归计算右子树高度

		return lh >rh ? lh + 1 : rh + 1; // 左树高度或者右树高度大的哪一个,然后再+1,就是整棵树的高度
	}
public:
	// 树的高度
	int Height()
	{return _Height(_root);
	}
10. AVL树的验证

AVL树是在二叉搜索树的基础上加入了平衡性的限制,因此要验证AVL树,可以分为下面两步:

(1)验证其为二叉搜索树

  • 如果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有序的序列,就说明为二叉搜索树

(2)验证其为平衡树

  • 每个节点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1(注意节点中如果没有平衡因子)

  • 节点的平衡因子是否计算正确

检测二叉树是否平衡的代码

private:
	// 判断是否为平衡二叉树(子函数)
	bool _IsBalanceTree(Node* root)
	{// 空树也是AVL树
		if (nullptr == root)
			return true;

		// 计算pRoot节点的平衡因子:即pRoot左右子树的高度差
		int leftHeight = _Height(root->_left);
		int rightHeight = _Height(root->_right);
		int diff = rightHeight - leftHeight;

		// 如果计算出的平衡因子与pRoot的平衡因子不相等,或者
		// pRoot平衡因子的绝对值超过1,则一定不是AVL树
		if (abs(diff) >= 2)
		{	cout<< root->_kv.first<< "节点平衡因子异常"<< endl;
			return false;
		}

		if (diff != root->_bf)
		{	cout<< root->_kv.first<< "节点平衡因子不符合实际"<< endl;
			return false;
		}

		// pRoot的左和右如果都是AVL树,则该树一定是AVL树
		return _IsBalanceTree(root->_left)
			&& _IsBalanceTree(root->_right);
	}
public:
	// 判断是否为平衡二叉树
	bool IsBalanceTree()
	{return _IsBalanceTree(_root);
	}
🍑 数据测试

(1)测试一组有序值

// 插入有序值
void TestAVLTree1()
{const int N = 20;

	vectorv;
	v.reserve(N);
	srand(time(0));
	for (size_t i = 0; i< N; ++i)
	{v.push_back(i);
	}

	AVLTreet;
	for (auto e : v)
	{t.Insert(make_pair(e, e));
	}

	if (t.IsBalanceTree())
	{cout<< "AVL树平衡"<< endl;
	}
	else
	{cout<< "AVL树不平衡"<< endl;
	}
	
	cout<< "AVL树高度:"<< t.Height()<< endl;

	cout<< "中序遍历:";
	t.InOrder();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测试一组随机值

// 插入随机值
void TestAVLTree2()
{const size_t N = 20;

	vectorv;
	v.reserve(N);
	srand(time(0));

	for (size_t i = 0; i< N; ++i)
	{v.push_back(rand());
	}

	AVLTreet;
	for (auto e : v)
	{t.Insert(make_pair(e, e));
	}
	if (t.IsBalanceTree())
	{cout<< "AVL树平衡"<< endl;
	}
	else
	{cout<< "AVL树不平衡"<< endl;
	}
	cout<< "AVL树高度:"<< t.Height()<< endl;

	cout<< "中序遍历:";
	t.InOrder();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AVL树优缺点分析

优点:

  • 平衡二叉树的优点不言而喻,相对于二叉排序树(BST)而言,平衡二叉树避免了二叉排序树可能出现的最极端情况(斜树)问题,其平均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l o g N ) O(logN) O(logN)

缺点:

  • 平衡二叉树为了保持平衡,动态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代价也会增加。因此出现了后来的红黑树(下篇文章会讲解)

时间复杂度分析:

  • 左旋和右旋操作仅需要改变几个指针,时间复杂度为 O ( 1 ) O(1) O(1),更新结点的深度以及获得平衡因子仅需要常数时间,所以平衡二叉树的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与二叉排序树BST的删除操作一样,均为 O ( h ) O(h) O(h),其中 h 为树的高度。由于AVL 树是平衡的,所以高度 h = l o g N h=logN h=logN ,因此,AVL 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l o g N ) O(logN) O(logN)

总结:

  • AVL树是一棵绝对平衡的二叉搜索树,其要求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都不超过 1,这样可以保证查询时高效的时间复杂度,即 O ( l o g N ) O(logN) O(logN)。
  • 但是如果要对AVL树做一些结构修改的操作,性能非常低下,比如:插入时要维护其绝对平衡,旋转的次数比较多,更差的是在删除时,有可能一直要让旋转持续到根的位置。
  • 因此:如果需要一种查询高效且有序的数据结构,而且数据的个数为静态的(即不会改变),可以考虑AVL树,但一个结构经常修改,就不太适合。

你是否还在寻找稳定的海外服务器提供商?创新互联www.cdcxhl.cn海外机房具备T级流量清洗系统配攻击溯源,准确流量调度确保服务器高可用性,企业级服务器适合批量采购,新人活动首月15元起,快前往官网查看详情吧


标题名称:C/C++数据结构(十一)——平衡二叉树(AVL树)-创新互联
网站路径:http://cdxtjz.cn/article/djheep.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