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8069 5689

linux调优命令 linux内核优化

2019-03-05 SparkSQL集群性能调优 CheatSheet

0.买高性能机器,增加节点

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客户深入沟通,找到莱西网站设计与莱西网站推广的解决方案,凭借多年的经验,让设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创造个性化、用户体验好的作品,建站类型包括:成都网站设计、成都做网站、企业官网、英文网站、手机端网站、网站推广、主机域名、网络空间、企业邮箱。业务覆盖莱西地区。

1.设置磁盘文件预读值大小为16384,使用linux命令:

echo 16384 /sys/block/{磁盘名}/queue/read_ahead_kb

2. Spark 任务序列化只支持JavaSerializer,数据序列化支持JavaSerializer和 KryoSerializer 。KryoSerializer能达到JavaSerializer的十倍。

3.在spark.driver.extraJavaOptions和spark.executor.extraJavaOptions配置项中添加参数:" -verbose:gc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如果频繁出现Full GC,需要优化GC。把RDD做Cache操作,通过日志查看RDD在内存中的大小,如果数据太大,需要改变RDD的存储级别来优化。

4.一般并行度设置为集群CPU总和的2-3倍

5.大表和小表做join操作时可以把小表Broadcast到各个节点,从而就可以把join操作转变成普通的操作,减少了shuffle操作。

6. 合理设计DAG,减少shuffle  //TODO

7.使用 mapPartitions 可以更灵活地操作数据,例如对一个很大的数据求TopN,当N不是很大时,可以先使用mapPartitions对每个partition求TopN,collect结果到本地之后再做排序取TopN。这样相比直接对全量数据做排序取TopN效率要高很多。

8.当之前的操作有很多filter时,使用 coalesce 减少空运行的任务数量

9.当任务数过大时候Shuffle压力太大导致程序挂住不动,或者出现linux资源受限的问题。此时需要对数据重新进行分区,使用 repartition 。

10.配置多个磁盘给 localDir ,shuffle时写入数据速度增快

11. 别collect大数据量,数据会回到driver端,容易OOM。非要collect,请配置 spark.sql.bigdata.thriftServer.useHdfsCollect 为true,会存在hdfs再读

12.尽量用reduceByKey,会在Map端做本地聚合

13. broadcase set/map而不是Iterator, set/map 查询效率O(1) ,iteratorO(n)

14. 数据发生倾斜,repartition大法 ,查出key,salt it

15.使用Hash Shuffle时,通过设置 spark.shuffle.consolidateFiles 为true,来合并shuffle中间文件,减少shuffle文件的数量,减少文件IO操作以提升性能

16.Spark SQL 小表join,把小表broadcast出去。配置 spark.sql.autoBroadcastJoinThreshold 和 spark.sql.bigdata.useExecutorBroadcast 。小表在join 右端。

17.SparkSQL数据倾斜,配置 spark.sql.planner.skewJoin 和 spark.sql.planner.skewJoin.threshold

18. SparkSQL 小文件,配置 spark.sql.small.file.combine 和  spark.sql.small.file.split.size

linux apache 性能调优 8G 8核 的服务器

[检测工具]

为了得到完整的调试结果,建议你采用 ApacheBench 或者 httperf之类的软件。如果你对非 LAMP 架构的服务器测试有兴趣的话,建议你采用微软的免费软件: Web Application Stress Tool(需要 NT 或者 2000)。 (其它服务器测试工具)

检测 Apache ,采用 top d 1 显示所有进程的 CPU 和内存情况。另外,还采用 apachectl status 命令

[硬件优化]

1、升级硬件的一般规则:对于 PHP 脚本而言,主要的瓶颈是 CPU ,对于静态页面而言,瓶颈是内存和网络。一台 400 Mhz 的普通奔腾机器所下载的静态页面就能让 T3 专线(45Mbps)饱和。

2、采用 hdparm 来优化磁盘,一般能提升 IDE 磁盘读写性能 200%,但是对 SCSI 硬盘也有效果。(不同类型的硬盘对比)

[策略优化]

3、Apache 处理 PHP 脚本的速度要比静态页面慢 2-10 倍,因此尽量采用多的静态页面,少的脚本。

4、PHP 脚本如果不做缓冲,每次调用都需要编译,因此,安装一个 PHP 缓冲产品能提升 25-100% 的性能。

5、如果你采用了 Linux 系统,建议升级内核到 2.4,因为静态页面由内核服务。

6、另外一项缓冲技术是把不常修改的 PHP 页面采用 HTML 缓冲输出。

7、不要在 Web 服务器上运行 X-Windows ,关掉没有必要运行的进程。

8、如果能够用文本就不要用图像,尽量减小图片的尺寸。

9、分散负载,把数据库服务器放到另外的机器上去。采用另外低端的机器服务图片和 HTML 页面,如果所有的静态页面在另外一台服务器上处理,可以设置 httpd.conf 中的 KeepAlives 为 off ,来减少断开连接的时间。

10、以上所有的方法都是针对单机而言的,如果你觉得系统还是不够快,可以采用集群,负载均衡,缓冲技术。采用 Squid 作为缓冲,配置 Squid 的方法。

[编译优化]

11、把基于文件的会话切换到基于共享内存的会话。编译 PHP 时采用 --with-mm 选项,在 php.ini 中设置 set session.save_handler=mm 。这个简单的修改能让会话管理时间缩短一半。

12、采用最新版本的 Apache ,并把 PHP 编译其中,或者采用 DSO 模式,不要采用 CGI 方式。

13、编译 PHP 时,建议采用如下的参数:

--enable-inline-optimization --disable-debug

[配置优化]

14、修改 httpd.conf : 

# 关闭 DNS lookups,PHP 脚本只拿 IP 地址

HostnameLookups off

15、如果网络拥挤,CPU 资源不够用,采用 PHP 的 HTML 压缩功能:

output_handler = ob_gzhandler

PHP 4.0.4 的用户请不要使用,因为存在内存泄漏问题。

16、修改 httpd.conf 中的 SendBufferSize 为你最大的页面文件的大小。加大内核的 TCP/IP 写缓冲大小。

17、采用数据库的持久连接时,不要把 MaxRequestsPerChild 设置得太大。

[第三方软件优化]

18、如果喜欢从修改 Apache 源码入手,可以安装 lingerd。在页面产生和发送后,每个 Apache 进程都会浪费一段时光在客户连接上,Lingerd 能接管这项工作,让 Apache 迅速服务下一个客户请求。

19、如果你足够勇敢的话,还可以采用 Silicon Graphics 的 Accelerated Apache 补丁。这个工程能使 Apache 1.3 快 10 倍,使 Apache 2.0 快 4 倍。

安装一个 PHP 缓冲产品能提升 25-100% 的性能。

[Linux系统优化]

1.清理服务器磁盘碎片:

不论Linux文件系统采用什么文件格式(ext3、JFS、XFS、ReiserFS )、何种类型的硬盘(IDE 、SCSI),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件系统都会趋向于碎片化。ext3、JFS等高级文件系统可以减少文件系统的碎片化,但是并没有消除。在繁忙的数据库服务器中,随着时间的过去,文件碎片化将降低硬盘性能,硬盘性能从硬盘读出或写入数据时才能注意到。时间长了会发现每个磁盘上确实积累了非常多的垃圾文件,释放磁盘空间可以帮助系统更好地工作。Linux最好的整理磁盘碎片的方法是做一个完全的备份,重新格式化分区,然后从备份恢复文件。但是对于7×24小时工作关键任务服务器来说是比较困难的。Kleandisk是一个高效的磁盘清理工具,它能把磁盘上的文件分成不同的"组",比如把所有的"core"文件归成一组(Group),这样要删除所有core文件时只要删除这个组就行了。core文件是当软件运行出错时产生的文件,它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比较有用,对于其他用户(比如电子邮件服务器)却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如果没有软件开发的需要,见到core文件就可以将其删除。

2、开启硬盘DMA

现在使用的IDE硬盘基本支持DMA66/100/133(直接内存读取)但是Linux发行版本安装后一般没有打开,可以 /etc/rc.d/rc.local 最後面加上一行: /sbin/hdparm -d1 –x66 -c3 -m16 /dev/hda 这样以后每次开机,硬盘的 DMA 就会开启,不必每次手动设定。添加前后你可以使用命令:hdparm -Tt /dev/hda 来测试对比一下。

3、调整缓冲区刷新参数

Linux内核中,包含了一些对于系统运行态的可设置参数。缓冲刷新的参数可以通过调整 /proc/sys/vm/bdflush文件来完成,这个文件的格式是这样的:

每一栏是一个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前面几个参数。第一个数字是在"dirty"缓冲区达到多少的时候强制唤醒bdflush进程刷新硬盘,第二个数字是每次让bdflush进程刷新多少个dirty块。所谓dirty块是必须写到磁盘中的缓存块。接下来的参数是每次允许bd flush将多少个内存块排入空闲的缓冲块列表。 以上值为RHEL 4.0中的缺省值。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修改:

(1)使用命令

# echo "100 128 128 512 5000 3000 60 0 0"/proc/sys/vm/bdflush

并将这条命令加到/etc/rc.d/rc.local文件中去。

(2)在/etc/sysctl.conf 文件中加入如下行:

以上的设置加大了缓冲区大小,降低了bdflush被启动的频度,VFS的缓冲刷新机制是Linux文件系统高效的原因之一。

4、优化输入输出

I/O程序对Linux系统性能也是相当重要的,网络硬件I/O对服务器尤其重要。现在大多数Linux服务器使用10/100 Mb以太网。如果有较重的网络负载,则可以考虑千兆以太网卡。如果没有能力购买千兆网卡的话:可以使用多块网卡虚拟成为一块网卡,具有相同的IP地址。这项技术,在Linux中,这种技术称为Bonding。Bonding在Linux2.4以上内核中已经包含了,只需要在编译的时候把网络设备选项中的 Bonding driver support选中见图1。当然利用Bonding技术配置双网卡绑定的前提条件是两块网卡芯片组型号相同,并且都具备独立的BIOS芯片。

然后,重新编译核心,重新起动计算机,执行如下命令:

现在两块网卡已经象一块一样工作了。这样可以提高集群节点间的数据传输.bonding对于服务器来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在没有千兆网卡时,用两块100兆网卡作bonding,可大大提高服务器到交换机之间的带宽.但是需要在交换机上设置连接bonding网卡的两个子口映射为同一个虚拟接口。编辑 /etc/modules.conf文件,加入如下内容,以使系统在启动时加载Bonding模块。

“mode”的值表示工作模式,共有0、1、2和3四种模式,这里设定为0。Bonding工作在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 (round-robin))方式下,即两块网卡同时工作,这时理论上Bonding能提供两倍的带宽。Bonding运行在网卡的混杂(Promisc)模式下,而且它将两块网卡的MAC地址修改为一样的。混杂模式就是网卡不再只接收目的硬件地址是自身MAC地址的数据帧,而是可以接收网络上所有的帧。

5、减少虚拟终端机的数量。

Linux安装后系统默认是6个虚拟终端机,也就是 CTRL+ALT F1~F6 那六个,作为服务器使用可以关掉其中四个,只留下 CTRL+ALT F1~F2,大约省下 4 Mbytes 的内存,但是这样一来,X-Window 会从原来的 CTRL+ALT F7 变成 CTRL+ALT F3 。 修改 /etc/inittab 中,将 mingetty 3 ~6 全部加上 # 字号 。

6. 关闭一些不用的服务

Linux服务器在启动时需要启动很多系统服务,它们向本地和网络用户提供了Linux的系统功能接口,直接面向应用程序和用户。提供这些服务的程序是由运行在后台的守护进程(daemons)来执行的。守护进程是生存期长的一种进程。它们独立于控制终端并且周期性的执行某种任务或等待处理某些发生的事件。他们常常在系统引导装入时启动,在系统关闭时终止。linux系统有很多守护进程,大多数服务器都是用守护进程实现的。如Web服务http等。同时,守护进程完成许多系统任务,比如,作业规划进程crond、打印进程lqd等。

linux top命令下 CPU: 35%hi 15%si hi si 异常的高有什么优化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示吗?

inux top命令下 CPU: 35%hi 15%si hi si 异常高的解决方法:

cpu占用率偏高,这个得看具体的负载,是哪一个程序导致的cpu偏高,并不是系统优化就可以解决的。

一些程序本来就需要占用大量的cpu资源,比如跑密码等,在cpu占用率受限的情况下,程序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

再有一些程序本身有bug,或者存在兼容问题。wine程序的cpu占用率总是偏高的。

系统能做的就是按照管理员的意图分配足够的资源或者限制。

cpulimit,这个程序可以限制指定程序的cpu占用率,在ubuntu下,可以用apt-get命令安装,具体使用方法可以在安装之后man cpulimit。

linux下还可以进行磁盘配额等等限制。

linux系统性能怎么优化

linux系统性能怎么优化

一、前提

我们可以在文章的开始就列出一个列表,列出可能影响Linux操作系统性能的一些调优参数,但这样做其实并没有什么价值。因为性能调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它要求对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都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如果性能调优非常简单的话,那些我们要列出的调优参数早就写入硬件的微码或者操作系统中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读这篇文章了。正如下图所示,服务器的性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当面对一个使用单独IDE硬盘的,有20000用户的数据库服务器时,即使我们使用数周时间去调整I/O子系统也是徒劳无功的,通常一个新的驱动或者应用程序的一个更新(如SQL优化)却可以使这个服务器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不要忘记系统的性能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理解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的方法将帮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更好的判断应该对哪个子系统进行调整。

二、Linux的CPU调度

任何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都十分简单,那就是计算。为了实现计算的功能就必须有一个方法去管理计算资源、处理器和计算任务(也被叫做线程或者进程)。非常感谢Ingo Molnar,他为Linux内核带来了O(1)CPU调度器,区别于旧有的O(n)调度器,新的调度器是动态的,可以支持负载均衡,并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操作。

新调度器的可扩展性非常好,无论进程数量或者处理器数量,并且调度器本身的系统开销更少。新调取器的算法使用两个优先级队列。

引用

・活动运行队列

・过期运行队列

调度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根据优先级权限有效地为进程分配CPU 时间片,当分配完成后它被列在CPU的运行队列中,除了 CPU 的运行队列之外,还有一个过期运行队列。当活动运行队列中的一个任务用光自己的时间片之后,它就被移动到过期运行队列中。在移动过程中,会对其时间片重新进行计算。如果活动运行队列中已经没有某个给定优先级的任务了,那么指向活动运行队列和过期运行队列的指针就会交换,这样就可以让过期优先级列表变成活动优先级的列表。通常交互式进程(相对与实时进程而言)都有一个较高的优先级,它占有更长的时间片,比低优先级的进程获得更多的计算时间,但通过调度器自身的调整并不会使低优先级的进程完全被饿死。新调度器的优势是显著的改变Linux内核的可扩展性,使新内核可以更好的处理一些有大量进程、大量处理器组成的企业级应用。新的O(1)调度器包含仔2.6内核中,但是也向下兼容2.4内核。

新调度器另外一个重要的优势是体现在对NUMA(non-uniform memory architecture)和SMP(symmetric multithreading processors)的支持上,例如INTEL@的超线程技术。

改进的NUMA支持保证了负载均衡不会发生在CECs或者NUMA节点之间,除非发生一个节点的超出负载限度。

三、Linux的内存架构

今天我们面对选择32位操作系统还是64位操作系统的情况。对企业级用户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64位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大于4GB的内存寻址。从性能角度来讲,我们需要了解32位和64位操作系统都是如何进行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映射的。

在上面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64位和32位Linux内核在寻址上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32位架构中,比如IA-32,Linux内核可以直接寻址的范围只有物理内存的第一个GB(如果去掉保留部分还剩下896MB),访问内存必须被映射到这小于1GB的所谓ZONE_NORMAL空间中,这个操作是由应用程序完成的。但是分配在ZONE_HIGHMEM中的内存页将导致性能的降低。

在另一方面,64位架构比如x86-64(也称作EM64T或者AMD64)。ZONE_NORMAL空间将扩展到64GB或者128GB(实际上可以更多,但是这个数值受到操作系统本身支持内存容量的限制)。正如我们看到的,使用64位操作系统我们排除了因ZONE_HIGHMEM部分内存对性能的影响的情况。

实际中,在32位架构下,由于上面所描述的内存寻址问题,对于大内存,高负载应用,会导致死机或严重缓慢等问题。虽然使用hugemen核心可缓解,但采取x86_64架构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四、虚拟内存管理

因为操作系统将内存都映射为虚拟内存,所以操作系统的物理内存结构对用户和应用来说通常都是不可见的。如果想要理解Linux系统内存的调优,我们必须了解Linux的虚拟内存机制。应用程序并不分配物理内存,而是向Linux内核请求一部分映射为虚拟内存的内存空间。如下图所示虚拟内存并不一定是映射物理内存中的空间,如果应用程序有一个大容量的请求,也可能会被映射到在磁盘子系统中的swap空间中。

另外要提到的是,通常应用程序不直接将数据写到磁盘子系统中,而是写入缓存和缓冲区中。Bdflush守护进程将定时将缓存或者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到硬盘上。

Linux内核处理数据写入磁盘子系统和管理磁盘缓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对于其他的操作系统都是在内存中分配指定的一部分作为磁盘缓存,Linux处理内存更加有效,默认情况下虚拟内存管理器分配所有可用内存空间作为磁盘缓存,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观察一个配置有数G内存的Linux系统可用内存只有20MB的原因。

同时Linux使用swap空间的机制也是相当高效率的,如上图所示虚拟内存空间是由物理内存和磁盘子系统中的swap空间共同组成的。如果虚拟内存管理器发现一个已经分配完成的内存分页已经长时间没有被调用,它将把这部分内存分页移到swap空间中。经常我们会发现一些守护进程,比如getty,会随系统启动但是却很少会被应用到。这时为了释放昂贵的主内存资源,系统会将这部分内存分页移动到swap空间中。上述就是Linux使用swap空间的机制,当swap分区使用超过50%时,并不意味着物理内存的使用已经达到瓶颈了,swap空间只是Linux内核更好的使用系统资源的一种方法。

简单理解:Swap usage只表示了Linux管理内存的有效性。对识别内存瓶颈来说,Swap In/Out才是一个比较又意义的依据,如果Swap In/Out的值长期保持在每秒200到300个页面通常就表示系统可能存在内存的瓶颈。下面的事例是好的状态:

引用

# vmstat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1 0 5696 6904 28192 50496 0 0 88 117 61 29 11 8 80 1

五、模块化的I/O调度器

就象我们知道的Linux2.6内核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特性,这其中就包括了新的I/O调度机制。旧的2.4内核使用一个单一的I/O调度器,2.6 内核为我们提供了四个可选择的I/O调度器。因为Linux系统应用在很广阔的范围里,不同的应用对I/O设备和负载的要求都不相同,例如一个笔记本电脑和一个10000用户的数据库服务器对I/O的要求肯定有着很大的区别。

引用

(1).Anticipatory

anticipatory I/O调度器创建假设一个块设备只有一个物理的查找磁头(例如一个单独的SATA硬盘),正如anticipatory调度器名字一样,anticipatory调度器使用“anticipatory”的算法写入硬盘一个比较大的数据流代替写入多个随机的小的数据流,这样有可能导致写 I/O操作的一些延时。这个调度器适用于通常的一些应用,比如大部分的个人电脑。

(2).Complete Fair Queuing (CFQ)

Complete Fair Queuing(CFQ)调度器是Red Flag DC Server 5使用的标准算法。CFQ调度器使用QoS策略为系统内的所有任务分配相同的带宽。CFQ调度器适用于有大量计算进程的多用户系统。它试图避免进程被饿死和实现了比较低的延迟。

(3).Deadline

deadline调度器是使用deadline算法的轮询的调度器,提供对I/O子系统接近实时的操作,deadline调度器提供了很小的延迟和维持一个很好的磁盘吞吐量。如果使用deadline算法请确保进程资源分配不会出现问题。

(4).NOOP

NOOP调度器是一个简化的调度程序它只作最基本的合并与排序。与桌面系统的关系不是很大,主要用在一些特殊的软件与硬件环境下,这些软件与硬件一般都拥有自己的调度机制对内核支持的要求很小,这很适合一些嵌入式系统环境。作为桌面用户我们一般不会选择它。

六、网络子系统

新的网络中断缓和(NAPI)对网络子系统带来了改变,提高了大流量网络的性能。Linux内核在处理网络堆栈时,相比降低系统占用率和高吞吐量更关注可靠性和低延迟。所以在某些情况下,Linux建立一个防火墙或者文件、打印、数据库等企业级应用的性能可能会低于相同配置的Windows服务器。

在传统的处理网络封包的方式中,如下图蓝色箭头所描述的,一个以太网封包到达网卡接口后,如果MAC地址相符合会被送到网卡的缓冲区中。网卡然后将封包移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网络缓冲区中并且对CPU发出一个硬中断,CPU会处理这个封包到相应的网络堆栈中,可能是一个TCP端口或者Apache应用中。

这是一个处理网络封包的简单的流程,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处理方式的缺点。正如我们看到的,每次适合网络封包到达网络接口都将对CPU发出一个硬中断信号,中断CPU正在处理的其他任务,导致切换动作和对CPU缓存的操作。你可能认为当只有少量的网络封包到达网卡的情况下这并不是个问题,但是千兆网络和现代的应用将带来每秒钟成千上万的网络数据,这就有可能对性能造成不良的影响。

正是因为这个情况,NAPI在处理网络通讯的时候引入了计数机制。对第一个封包,NAPI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对后面的封包,网卡引入了POLL 的轮询机制:如果一个封包在网卡DMA环的缓存中,就不再为这个封包申请新的中断,直到最后一个封包被处理或者缓冲区被耗尽。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因为过多的中断CPU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NAPI通过创建可以被多处理器执行的软中断改善了系统的可扩展性。NAPI将为大量的企业级多处理器平台带来帮助,它要求一个启用NAPI的驱动程序。在今天很多驱动程序默认没有启用NAPI,这就为我们调优网络子系统的性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七、理解Linux调优参数

因为Linux是一个开源操作系统,所以又大量可用的性能监测工具。对这些工具的选择取决于你的个人喜好和对数据细节的要求。所有的性能监测工具都是按照同样的规则来工作的,所以无论你使用哪种监测工具都需要理解这些参数。下面列出了一些重要的参数,有效的理解它们是很有用处的。

(1)处理器参数

引用

・CPU utilization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参数,它直观的描述了每个CPU的利用率。在xSeries架构中,如果CPU的利用率长时间的超过80%,就可能是出现了处理器的瓶颈。

・Runable processes

这个值描述了正在准备被执行的进程,在一个持续时间里这个值不应该超过物理CPU数量的10倍,否则CPU方面就可能存在瓶颈。

・Blocked

描述了那些因为等待I/O操作结束而不能被执行的进程,Blocked可能指出你正面临I/O瓶颈。

・User time

描述了处理用户进程的百分比,包括nice time。如果User time的值很高,说明系统性能用在处理实际的工作。

・System time

描述了CPU花费在处理内核操作包括IRQ和软件中断上面的百分比。如果system time很高说明系统可能存在网络或者驱动堆栈方面的瓶颈。一个系统通常只花费很少的时间去处理内核的操作。

・Idle time

描述了CPU空闲的百分比。

・Nice time

描述了CPU花费在处理re-nicing进程的百分比。

・Context switch

系统中线程之间进行交换的数量。

・Waiting

CPU花费在等待I/O操作上的总时间,与blocked相似,一个系统不应该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等待I/O操作上,否则你应该进一步检测I/O子系统是否存在瓶颈。

・Interrupts

Interrupts 值包括硬Interrupts和软Interrupts,硬Interrupts会对系统性能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高的Interrupts值指出系统可能存在一个软件的瓶颈,可能是内核或者驱动程序。注意Interrupts值中包括CPU时钟导致的中断(现代的xServer系统每秒1000个 Interrupts值)。

(2)内存参数

引用

・Free memory

相比其他操作系统,Linux空闲内存的值不应该做为一个性能参考的重要指标,因为就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Linux内核会分配大量没有被使用的内存作为文件系统的缓存,所以这个值通常都比较小。

・Swap usage

这 个值描述了已经被使用的swap空间。Swap usage只表示了Linux管理内存的有效性。对识别内存瓶颈来说,Swap In/Out才是一个比较又意义的依据,如果Swap In/Out的值长期保持在每秒200到300个页面通常就表示系统可能存在内存的瓶颈。

・Buffer and cache

这个值描述了为文件系统和块设备分配的缓存。在Red Flag DC Server 5版本中,你可以通过修改/proc/sys/vm中的page_cache_tuning来调整空闲内存中作为缓存的数量。

・Slabs

描述了内核使用的内存空间,注意内核的页面是不能被交换到磁盘上的。

・Active versus inactive memory

提供了关于系统内存的active内存信息,Inactive内存是被kswapd守护进程交换到磁盘上的空间。

(3)网络参数

引用

・Packets received and sent

这个参数表示了一个指定网卡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

・Bytes received and sent

这个参数表示了一个指定网卡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包的字节数。

・Collisions per second

这个值提供了发生在指定网卡上的网络冲突的数量。持续的出现这个值代表在网络架构上出现了瓶颈,而不是在服务器端出现的问题。在正常配置的网络中冲突是非常少见的,除非用户的网络环境都是由hub组成。

・Packets dropped

这个值表示了被内核丢掉的数据包数量,可能是因为防火墙或者是网络缓存的缺乏。

・Overruns

Overruns表达了超出网络接口缓存的次数,这个参数应该和packets dropped值联系到一起来判断是否存在在网络缓存或者网络队列过长方面的瓶颈。

・Errors 这个值记录了标志为失败的帧的数量。这个可能由错误的网络配置或者部分网线损坏导致,在铜口千兆以太网环境中部分网线的损害是影响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4)块设备参数

引用

・Iowait

CPU等待I/O操作所花费的时间。这个值持续很高通常可能是I/O瓶颈所导致的。

・Average queue length

I/O请求的数量,通常一个磁盘队列值为2到3为最佳情况,更高的值说明系统可能存在I/O瓶颈。

・Average wait

响应一个I/O操作的平均时间。Average wait包括实际I/O操作的时间和在I/O队列里等待的时间。

・Transfers per second

描述每秒执行多少次I/O操作(包括读和写)。Transfers per second的值与kBytes per second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你估计系统的平均传输块大小,这个传输块大小通常和磁盘子系统的条带化大小相符合可以获得最好的性能。

・Blocks read/write per second

这个值表达了每秒读写的blocks数量,在2.6内核中blocks是1024bytes,在早些的内核版本中blocks可以是不同的大小,从512bytes到4kb。

・Kilobytes per second read/write

按照kb为单位表示读写块设备的实际数据的数量。

您好,我的论坛linux nginx服务器 速度有些慢,请问有优化方法吗

一、编译安装过程优化

1.减小Nginx编译后的文件大小

在编译Nginx时,默认以debug模式进行,而在debug模式下会插入很多跟踪和ASSERT之类的信息,编译完成后,一个Nginx要有好几兆字

节。在编译前取消Nginx的debug模式,编译完成后Nginx只有几百千字节,因此可以在编译之前,修改相关源码,取消debug模式,具体方法如

下:

在Nginx源码文件被解压后,找到源码目录下的auto/cc/gcc文件,在其中找到如下几行:

# debug CFLAGS=”$CFLAGS -g”

注释掉或删掉这两行,即可取消debug模式。

2.为特定的CPU指定CPU类型编译优化

在编译Nginx时,默认的GCC编译参数是“-O”,要优化GCC编译,可以使用以下两个参数:

--with-cc-opt='-O3'

--with-cpu-opt=CPU #为特定的 CPU 编译,有效的值包括:pentium, pentiumpro, pentium3, pentium4, athlon, opteron, amd64, sparc32, sparc64, ppc64

要确定CPU类型,可以通过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home]#cat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二、利用TCMalloc优化Nginx的性能

TCMalloc的全称为Thread-Caching

Malloc,是谷歌开发的开源工具“google-perftools”中的一个成员。与标准的glibc库的malloc相比,TCMalloc库在

内存分配效率和速度上要高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器在高并发情况下的性能,从而降低系统负载。下面简单介绍如何为Nginx添加TCMalloc

库支持。

要安装TCMalloc库,需要安装libunwind(32位操作系统不需要安装)和google-perftools两个软件包,libunwind

库为基于64位CPU和操作系统的程序提供了基本函数调用链和函数调用寄存器功能。下面介绍利用TCMalloc优化Nginx的具体操作过程:

1.安装libunwind库

可以从下载相应的libunwind版本,这里下载的是libunwind-0.99-alpha.tar.gz,安装过程如下:

[root@localhost home]#tar zxvf libunwind-0.99-alpha.tar.gz [root@localhost home]# cd libunwind-0.99-alpha/ [root@localhost libunwind-0.99-alpha]#CFLAGS=-fPIC ./configure [root@localhost libunwind-0.99-alpha]#make CFLAGS=-fPIC [root@localhost libunwind-0.99-alpha]#make CFLAGS=-fPIC install

2.安装google-perftools

可以从下载相应的google-perftools版本,这里下载的是google-perftools-1.8.tar.gz,安装过程如下:

[root@localhost home]#tar zxvf google-perftools-1.8.tar.gz [root@localhost home]#cd google-perftools-1.8/ [root@localhost google-perftools-1.8]# ./configure [root@localhost google-perftools-1.8]#make make install [root@localhost google-perftools-1.8]#echo "/usr/local/lib" /etc/ld.so.conf.d/usr_local_lib.conf [root@localhost google-perftools-1.8]# ldconfig

至此,google-perftools安装完成。

3.重新编译Nginx

为了使Nginx支持google-perftools,需要在安装过程中添加“–with-google_perftools_module”选项重新编译Nginx,安装代码如下:

[root@localhostnginx-0.7.65]#./configure \ --with-google_perftools_module --with-http_stub_status_module --prefix=/opt/nginx [root@localhost nginx-0.7.65]#make [root@localhost nginx-0.7.65]#make install

到这里Nginx安装完成。

4.为google-perftools添加线程目录

创建一个线程目录,这里将文件放在/tmp/tcmalloc下,操作如下:

[root@localhost home]#mkdir /tmp/tcmalloc [root@localhost home]#chmod 0777 /tmp/tcmalloc

5.修改Nginx主配置文件

修改nginx.conf文件,在pid这行的下面添加如下代码:

#pid logs/nginx.pid; google_perftools_profiles /tmp/tcmalloc;

接着,重启Nginx,完成google-perftools的加载。

6.验证运行状态

为了验证google-perftools已经正常加载,通过如下命令查看:

[root@ localhost home]# lsof -n | grep tcmalloc nginx 2395 nobody 9w REG 8,8 0 1599440 /tmp/tcmalloc.2395 nginx 2396 nobody 11w REG 8,8 0 1599443 /tmp/tcmalloc.2396 nginx 2397 nobody 13w REG 8,8 0 1599441 /tmp/tcmalloc.2397 nginx 2398 nobody 15w REG 8,8 0 1599442 /tmp/tcmalloc.2398

由于在Nginx配置文件中,设置worker_processes的值为4,因此开启了4个Nginx线程,每个线程会有一行记录。每个线程文件后面的数字值就是启动的Nginx的PID值。

至此,利用TCMalloc优化Nginx的操作完成。

三、Nginx内核参数优化

内核参数的优化,主要是在Linux系统中针对Nginx应用而进行的系统内核参数优化,常见的优化参数值如下。

下面给出一个优化实例以供参考: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6000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net.ipv4.tcp_tw_reuse = 1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net.core.somaxconn = 262144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262144 net.ipv4.tcp_max_orphans = 262144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262144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1 net.ipv4.tcp_syn_retries = 1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1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30

将上面的内核参数值加入/etc/sysctl.conf文件中,然后执行如下命令使之生效:

[root@ localhost home]#/sbin/sysctl -p

下面是对实例中选项的含义进行介绍:

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参数用来设定timewait的数量,默认是180000,这里设为6000。

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选项用来设定允许系统打开的端口范围。

 net.ipv4.tcp_tw_recycle选项用于设置启用timewait快速回收。

 net.ipv4.tcp_tw_reuse选项用于设置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

 net.ipv4.tcp_syncookies选项用于设置开启SYN Cookies,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进行处理。

 net.core.somaxconn选项默认值是128, 这个参数用于调节系统同时发起的tcp连接数,在高并发的请求中,默认的值可能会导致链接超时或者重传,因此,需要结合并发请求数来调节此值。

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选项表示当每个网络接口接收数据包的速率比内核处理这些包的速率快时,允许发送到队列的数据包的最大数目。

 net.ipv4.tcp_max_orphans选项用于设定系统中最多有多少个TCP套接字不被关联到任何一个用户文件句柄上。如果超过这个数

字,孤立连接将立即被复位并打印出警告信息。这个限制只是为了防止简单的DoS攻击。不能过分依靠这个限制甚至人为减小这个值,更多的情况是增加这个值。

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选项用于记录那些尚未收到客户端确认信息的连接请求的最大值。对于有128MB内存的系统而言,此参数的默认值是1024,对小内存的系统则是128。

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参数的值决定了内核放弃连接之前发送SYN+ACK包的数量。

 net.ipv4.tcp_syn_retries选项表示在内核放弃建立连接之前发送SYN包的数量。

 net.ipv4.tcp_fin_timeout选项决定了套接字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默认值是60秒。正确设置这个值非常重要,有时候即使一个负载很小的Web服务器,也会出现因为大量的死套接字而产生内存溢出的风险。

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选项表示当keepalive启用的时候,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默认值是2(单位是小时)。

固态硬盘在linux下怎么优化

1.使用Ext4 without journaling文件系统

传统的SSD+Linux组合一般推荐Ext2文件系统,主要是考虑到Ext3、Ext4需要额外的记录日志,会缩短SSD使用寿命,而且新出现的TRIM技术在Ext2中有两个缺点:

仅支持离线TRIM,换句话说文件系统必须只读挂载;

需要手动执行hdparm命令或wiper.sh脚本。

Ext4则没有这些限制,允许TRIM后台运行,并且日志记录功能可以手动关闭(没有日志的情况下,文件系统更容易损坏,如突然断电),如果你甘愿冒这样的风险,从而延长SSD使用寿命,值得一试。另外,许多测试中如:Testing EXT4 Btrfs On A Serial ATA 3.0 SSD,像Btrfs这样为SSD准备的文件系统不如Ext4速度快(用SSD不就为了快么)。

所以,上面安装系统时,选择了Ext4系统,接下来需要关闭日志功能。

首先,系统挂载时无法停用日志功能,所以需要进入刚才的U盘系统,利用root权限执行:

tune2fs -O ^has_journal /dev/sda1

即关闭/dev/sda1上的日志功能。

然后,运行操作系统检测:

e2fsck -f /dev/sda1

不这样,文件系统可能会出错。

最后,重启,进入SSD中的系统,检查是否设置成功:

dmesg | grep EXT4

如果出现:

EXT4-fs (sda1): mounted filesystem without journal

说明设置成功。

原来是:mounted filesystem with ordered data mode

如果需要再次开启日志功能,只要运行tune2fs -O has_journal /dev/sda1即可。

2.开启TRIM功能

TRIM是一种操作系统调度SSD块写入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同一个SSD的闪存单元频繁操作会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区别于传统的机械硬盘处理删除数据。Linux内核自2.6.33开始支持TRIM。

首先,检查内核版本是否支持TRIM:

uname -a

然后,检查SSD硬盘是否支持TRIM:

hdparm -I /dev/sda

如果显示比如(不同硬件可能不同提示):

* Data Set Management TRIM supported

说明支持。

这两个条件都满足,在/etc/fstab中将:

/dev/sda1 / ext4 defaults 改为:

/dev/sda1 / ext4 discard,defaults 分区、挂载点、已经存在的选项不一定一样。

测试新的fstab文件:

mount -oremount /dev/sda1

然后挂载:

mount

如果显示discard字样,说明成功,如:

/dev/sda1 on / type ext4 (rw,discard)

3.swap空间处理

对于大内存来说swap基本上都是空闲的,除非电脑进入休眠状态,系统会将内存内容转到swap中。有了SSD,开关机都在几秒中,对我来说swap没用,所以上面直接不分配swap空间。

如果分配了也行,空间要小,而且通过设置/proc/sys/vm/swappiness里面的值,来减少swap换出量:

echo 1 /proc/sys/vm/swappiness

0到100之间,值越大换出量越大。

4.设置noatime

当访问文件时,系统会更新last-access这个文件/目录元数据,设置noatime后可以减少这种操作。

将2步中的:

/dev/sda1 / ext4 discard,defaults 改为:

/dev/sda1 / ext4 noatime,discard,defaults 测试设置成功方法与上面一样。

5.使用noop磁盘调度

通常操作系统调度机械硬盘时会提供一些数据的物理位置,这样有利于机械硬盘优化寻道,但是对SSD没意义,所以采用noop磁盘调度,即简单发送请求,可以提高效率。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调度方法:

cat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

比如显示:

[noop] deadline cfq

在/etc/rc.local中添加如下语句:

echo noop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

6.内存分区加速

如果内存够大,可以用ramdisk的方式,将一些经常变化的位置如/tmp放入内存,加快速度,减少对SSD的访问。

依然是加在/etc/fstab中:

tmpfs /tmp tmpfs defaults,noatime,mode=1777 0 0

tmpfs /var/tmp tmpfs defaults,noatime,mode=1777 0 0

tmpfs /var/log tmpfs defaults,noatime,mode=1777 0 0

更新方法与2相同,记得将浏览器等程序的缓存目录设置到/tmp下。


名称栏目:linux调优命令 linux内核优化
URL链接:http://cdxtjz.cn/article/dooiosd.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