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8069 5689

Linux系统日志远程采集

一台正常提供服务Linux服务器,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日志信息,若生产环境中,有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服务器,那么一台一台的去查看系统的日志是非常麻烦的。

公司主营业务:网站建设、成都网站制作、移动网站开发等业务。帮助企业客户真正实现互联网宣传,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互联是一支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澎湃、和谐高效的团队。公司秉承以“开放、自由、严谨、自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感谢他们对我们的高要求,感谢他们从不同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让我们激情的团队有机会用头脑与智慧不断的给客户带来惊喜。创新互联推出隆化免费做网站回馈大家。

在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有很多可以技术可以对日志进行集中管理,最普遍的操作还是要属ELK日志分析系统了,不过这些日志是如何产生的?是由哪个服务来进行统一管理的呢?这篇文章就围绕着系统日志的服务——rsyslog这个服务来叙述一下。

Linux系统中有很多日志类型,如下是一些系统本身产生的日志文件:

/var/log/boot.log
/var/log/cron
/var/log/dmesg
/var/log/lastlog
/var/log/maillog或/var/log/mail/*
/var/log/messages
/var/log/secure
/var/log/wtmp,/var/log/faillog
/var/log/httpd/* , /var/log/samba/*

若想详细了解日志文件记录的是什么信息,可以参考这篇博文:Linux中常见日志文件的介绍,里面还包括了7个报错等级的介绍!这里不啰嗦了就。

系统中的日志大多数都是由rsyslog这个服务来管理的,这个服务的主配置文件如下:

[root@aaa ~]# grep -v "^$" /etc/rsyslog.conf | grep -v "^#"    #过滤配置文件中的空行和注释行
$ModLoad imuxsock # provides support for local system logging (e.g. via logger command)
$ModLoad imjournal # provides access to the systemd journal
$WorkDirectory /var/lib/rsyslog
$ActionFileDefaultTemplate RSYSLOG_TraditionalFileFormat
$IncludeConfig /etc/rsyslog.d/*.conf
$OmitLocalLogging on
$IMJournalStateFile imjournal.state
*.info;mail.none;authpriv.none;cron.none                /var/log/messages  
上面行开头的星号表示所有服务,点号后面的等级表示那些等级记录下来,/var/lo....表示记录到哪里
authpriv.*                /var/log/secure   #表示authpriv所有等级的信息都记录到secure文件中
mail.*              /var/log/maillog   #表示mail服务的所有级别信息都记录到/var/log/maillog中
cron.*                                /var/log/cron
*.emerg                            :omusrmsg:*
uucp,news.crit                 /var/log/spooler
local7.*                            /var/log/boot.log
#由上面几行注释可以看出,第一段中的点号前面表示某个服务,点号后面表示哪些报错等级要记录。
#点号前后都可以使用通配符星号来表示,如第一列为“*.*”,则表示所有服务的所有等级
#若为“*.info”,则表示所有服务的info等级及比info更严重的等级都记录起来。

在上面的配置文件中,日志存放的位置是可以改动的,也可以更改哪些日志的等级要记录下来,但是一般不建议改动。

其实,依靠/etc/rsyslog.conf这个配置文件,也是可以将其日志发送到另一台服务器上,然后再另一台服务器上进行统一管理,如果生产环境较小,服务器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情况,但是如果生产环境的服务器数量比较多,则推荐部署ELK日志分析系统。

配置rsyslog服务实例

我这里有两台服务器,主机名分别是aaa和bbb(IP地址分别是192.168.1.1和1.2),现在就来实现以下需求:

  • 1、将aaa服务器的所有系统服务日志的info级别以上的同步发送到bbb服务器上进行统一管理;
  • 2、将编译安装的Nginx的日志发送到bbb服务器上进行管理;
  • 3、将编译安装的apache的日志也发送到bbb服务器上进行管理(由于和默认端口和Nginx的冲突,所以在实现了第二个需求后,就将Nginx服务停止,再启动apache服务);

开始配置:

1、将aaa服务器的所有系统服务日志的info级别以上的同步发送到bbb服务器上进行统一管理

(1)在aaa服务器上进行以下操作:

[root@aaa ~]# vim /etc/rsyslog.conf     #编辑日志服务的配置文件
             #..............省略部分内容
$ModLoad imudp             #将该行开头的注释符号“#”去掉,以便开启udp协议
$UDPServerRun 514     #将该行开头的注释符号“#”去掉,以便开启udp的514端口

# Provides TCP syslog reception
$ModLoad imtcp         #将该行开头的注释符号“#”去掉,以便开启tcp协议
$InputTCPServerRun 514    #将该行开头的注释符号“#”去掉,以便开启tcp的514端口
             #..............省略部分内容
*.info;mail.none;authpriv.none;cron.none         /var/log/messages
*.info                @@192.168.1.2  #星号表示所有服务“*.info”表示info等级及以上的信息
#@@表示使用tcp协议传输,192.168.1.2是指定要发送到哪台服务器
#若使用一个@符号,则表示使用udp协议传输
             #..............省略部分内容
#编辑完成后,保存退出即可。
[root@aaa ~]# systemctl restart rsyslog           #重启rsyslog服务,以便更改生效

(2)在bbb服务器上进行以下操作:

[root@bbb ~]# vim /etc/rsyslog.conf        #编辑日志服务的配置文件,开启udp和tcp的514端口
             #..............省略部分内容
$ModLoad imudp                #去掉该行开头的“#”注释符号
$UDPServerRun 514                #去掉该行开头的“#”注释符号

# Provides TCP syslog reception 
$ModLoad imtcp               #去掉该行开头的“#”注释符号
$InputTCPServerRun 514               #去掉该行开头的“#”注释符号
             #..............省略部分内容
[root@bbb ~]# systemctl restart rsyslog        #重启服务,使更改生效
[root@bbb ~]# tailf /var/log/secure     #动态监控着本机的日志文件
Sep 19 15:00:32 aaa useradd[5998]: new group: name=lvjianzh, GID=1003
Sep 19 15:00:32 aaa useradd[5998]: new user: name=lvjianzh, UID=1003, GID=1003....
             #..............省略部分内容

(3)在aaa服务器上进行以下操作(主要是为了产生日志信息):

[root@aaa ~]# useradd admini
[root@aaa ~]# echo '123.com' | passwd --stdin admini
更改用户 admini 的密码 。
passwd:所有的身份验证令牌已经成功更新。

(4)查看bbb产生的新日志如下:

Linux系统日志远程采集

2、将编译安装的Nginx的日志发送到bbb服务器上进行管理;

(1)在aaa服务器上进行以下操作:

[root@aaa ~]# vim /etc/yum.repos.d/epel.repo     #写入以下文件,指定阿里镜像站

[epel]
name=epel
baseurl=https://mirrors.aliyun.com/epel/7/x86_64/
gpgcheck=0
#必须保证系统默认自带的yum文件也存在/etc/yum.repos.d/目录下,写入后保存退出即可。
[root@aaa ~]# yum repolist             #最好执行一下该命令
             #..............省略部分内容
(7/7): base/7/x86_64/primary_db                    | 6.0 MB   00:01     
源标识                          源名称                            状态
base/7/x86_64                   CentOS-7 - Base                   10,097
epel                            epel                              13,384     
#上面一行就是我们刚写入的文件生效的,表示没问题
extras/7/x86_64                 CentOS-7 - Extras                    304
updates/7/x86_64                CentOS-7 - Updates                   311
repolist: 24,096
#若命令yum  repolist执行后没有显示出上述内容,排除配置文件的错误后,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root@aaa ~]# yum makecache          #用来建立元数据缓存的
             #..............省略部分内容
元数据缓存已建立
[root@aaa ~]# yum -y install nginx                 #安装nginx服务
[root@aaa ~]# systemctl start nginx     #启动Nginx服务
[root@aaa ~]# netstat -anpt | grep nginx              #确定Nginx服务已启动
tcp        0      0 0.0.0.0:80      0.0.0.0:* LISTEN      6609/nginx: master  
tcp6       0      0 :::80       :::*         LISTEN      6609/nginx: master  
[root@aaa ~]# ls /var/log/nginx/   #以下是yum安装Nginx后,Nginx两个日志文件的存放位置
access.log  error.log
#记住Nginx日志的存放路径,一会要用到,若采用的是编译安装,请自行找到Nginx日志存放路径记下来
[root@aaa ~]# vim /etc/rsyslog.conf           #编辑rsyslog服务的配置文件
             #..............省略部分内容
#在配置文件末尾写入以下内容
$ModLoad imfile
$InputFilePollInterval 1
$InputFileName /var/log/nginx/access.log
$InputFileTag nginx-info-access;
$InputFilestateFile state-nginx-info-accesslog
$InputRunFileMonitor
$InputFileName /var/log/nginx/error.log
$InputFileTag nginx-info-error;
$InputFilestateFile state-nginx-info-errorlog
$InputRunFileMonitor
$InputFilePollInterval 10
if $programname == 'nginx-info-access' then @192.168.1.2:514
if $programname == 'nginx-info-access' then ~
if $programname == 'nginx-info-error' then @192.168.1.2:514
if $programname == 'nginx-info-error' then ~
[root@aaa ~]# systemctl restart rsyslog               #重启服务以便生效

关于上面写入的配置项解释如下:

$ModLoad imfile         #加载模块
$InputFilePollInterval 1    #间隔多久采集次,默认单位是秒
$InputFileName /var/log/nginx/access.log    #指定要采集的日志文件
$InputFileTag nginx-info-access;           #给对应的日志打一个标签
$InputFilestateFile state-nginx-info-accesslog    #给这个日志命名
$InputRunFileMonitor        #启动监控
#以下的配置和上面类似,因为要采集两个日志文件嘛!
$InputFileName /var/log/nginx/error.log
$InputFileTag nginx-info-error;
$InputFilestateFile state-nginx-info-errorlog
$InputRunFileMonitor
$InputFilePollInterval 10
#以下是指定将采集的日志发送到哪里,同理,一个@符号表示使用的udp协议,两个表示tcp协议
if $programname == 'nginx-info-access' then @192.168.1.2:514  
if $programname == 'nginx-info-access' then ~   #这的~,表示本地的意思
if $programname == 'nginx-info-error' then @192.168.1.2:514
if $programname == 'nginx-info-error' then ~

(2)在bbb服务器上进行日志的监控:

Linux系统日志远程采集

(3)客户端访问aaa的Nginx服务,以便产生日志。

Linux系统日志远程采集

(4)再回到bbb服务器上,查看是否有关于aaa服务器的Nginx访问日志产生(如果没有新的日志产生,在排除配置错误的前提下,客户端可以多刷新几次):
Linux系统日志远程采集

可以看出来,Nginx的日志信息简直不要太详细,对么?日志信息中包含了该日志产生的时间?是哪台服务器产生的?标签名是什么?哪个IP地址访问的?访问时间是什么时候?访问的状态码是什么?客户端访问时使用的是什么系统、系统的位数是多少?如(Windows NT 10.0; Win64; x64,表示是64为的win10系统),用的是什么浏览器进行访问的?我这里使用谷歌访问的,它竟然还记录了我客户端谷歌浏览器的版本号。

至此,Nginx的日志文件采集就完成了,那么现在进行apache的日志采集,有了前面的铺垫,这就简单多了,简单改一下配置项就可以了。

3、将编译安装的apache的日志也发送到bbb服务器上进行管理

(1)在aaa服务器上进行以下操作:

[root@aaa ~]# yum -y install httpd            #安装apache服务
[root@aaa ~]# systemctl stop nginx      #为了避免端口冲突,停止Nginx服务
[root@aaa ~]# systemctl start httpd      #启动apache服务
[root@aaa ~]# vim /etc/rsyslog.conf          #更改rsyslog配置文件,主要是更改采集日志的路径
             #..............省略部分内容
$ModLoad imfile
$InputFilePollInterval 1
$InputFileName /var/log/httpd/access_log      #主要是改这个
$InputFileTag httpd-info-access;
$InputFilestateFile state-httpd-info-accesslog
$InputRunFileMonitor
$InputFileName /var/log/httpd/error_log #还要改这个
#其余配置项可不改,但是建议改一下,以免看起来日志不太直观。
$InputFileTag httpd-info-error;
$InputFilestateFile state-httpd-info-errorlog
$InputRunFileMonitor
$InputFilePollInterval 10
if $programname == 'httpd-info-access' then @192.168.1.2:514
if $programname == 'httpd-info-access' then ~
if $programname == 'httpd-info-error' then @192.168.1.2:514
if $programname == 'httpd-info-error' then ~
#主要就是将上面配置中的Nginx都换成了httpd。
[root@aaa ~]# systemctl restart rsyslog                 #重启服务,使更改生效

(2)在bbb服务器上进行日志的监控:

Linux系统日志远程采集

(3)客户端访问aaa的Nginx服务,以便产生日志(多刷新几次)。

Linux系统日志远程采集

(4)再回到bbb服务器上,查看是否有关于aaa服务器的httpd访问日志产生。

Linux系统日志远程采集

OK!没问题,采集到了。。。

————————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阅读 ————————


分享标题:Linux系统日志远程采集
标题路径:http://cdxtjz.cn/article/gdejod.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