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8069 5689

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

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内容非常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公司主营业务:做网站、网站设计、移动网站开发等业务。帮助企业客户真正实现互联网宣传,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互联是一支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澎湃、和谐高效的团队。公司秉承以“开放、自由、严谨、自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感谢他们对我们的高要求,感谢他们从不同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让我们激情的团队有机会用头脑与智慧不断的给客户带来惊喜。创新互联推出南宁免费做网站回馈大家。

Cassandra数据库,值得介绍的技术细节其实挺多的。因为它很多实现思路和关系型数据库或者其他的NoSql数据库,是有一些不同的。这种不同是在数据库设计实现思路上也是根源上的。所以衍生开来的诸多特点,在介绍起来就不太容易和其他数据库去类比。

我把这几大特性分为四类:

  • 第一类开源,这个不需要讨论。其余的三类7个特性,就是选讲的核心提纲。

  • 第二类是高可用、容错性、可配置的一致性,这是围绕着多节点冗余数据的特性,换句话说,如果Cassandra的数据,每一行数据只有一份而没有副本,那么第二类特点就是不存在的。

  • 第三类是分布式、去中心化、可扩展性,这三个特点围绕的是数据库的可拆分性,且各节点可以独立运行的能力。若只装一个单机的Cassandra,那这一类特点就不存在。

  • 第四类是行存储,是描述数据库底层存放数据的最基本的存储结构特征,也是我切入的第一个特征。

行存储结构

任何数据库设计和优化始终围绕一个核心事情——查询优化。查询永远是使用数据的核心需求。为什么要INSERT?为了以后这个数据要查询。为什么要DELETE?因为不再查询,并且让其他的数据更快的查询。为什么要UPDATE,因为要实时的查询使用。无论是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像ORACLE的段、区、块的设计,还是辅助的存储结构,像索引这种,归根结底,为了更快速的查询出需要数据。Cassandra也不例外,了解它的存储结构,就更加能够理解它是如何在这个存储体系下提高查询性能的,即便它是一个号称更擅长于INSERT的数据库。

在早期的Cassandra中,数据库表一直被称之为ColumnFamily(列族),我也有很长的时间将其理解为列的集合的意思。所以,我有一段时间认为Cassandra是一个列存储的数据库。那为什么Cassandra的数据模型,可以认为是行存储(ROW-ORIENTED)的,但又会在早期表被称之ColumnFamily呢?因为从根本上来讲,Cassandra不能算一个严格的行存储,当然它更不是列存储,它的数据是存储在一个稀疏矩阵中的。可能这个解释略微抽象。那么我先来说下它为什么不是行存储。

任何传统的行存储数据库,一旦DDL定义了数据表有多少个列。那么这一行数据一定存储了所有的列值。即使出现了这一列没有值的情况,那么也一定存储了一个NULL值,或者是由应用程序存储一个空格或0来表示没有值。这一列对应的存储空间一定是存在的,当然数据库中的varchar或者压缩算法会使得这个存储空间尽可能小。

但是,Cassandra允许对于任何给定的行,你可以只包含其中几列,而并非一行数据要有所有的列,当然KEY列是要有的。这种在列值存储上的动态性,是传统的行存储数据库根本不具备的。我猜这也可能早期为何有ColumnFamily概念的根源。

前文提到了,我有一段时间认为Cassandra是一个列存储的数据库。但是,我从来都认为它是一个不彻底的列存储数据库,而是一个受限的列存储数据库。不彻底在哪里?大部分的列存储数据库,都是为了OLAP而生的,它的优势在于,在某一列上做聚合的性能无语伦比。

比如我一个表有100列,我要对某一列求个SUM。列存储数据库可以完美绕过多余的99列,只把需要的这一列一个不差的拿出来做SUM。但是,用过Cassandra数据库的人都知道,在任何一列上做全列级的聚合,那简直是灾难性的。就凭Cassandra会将不同的KEY部署在不同的数据库节点/分区PARTITION(注意这里和传统数据库分区不同),任何列级的操作,都会需要在多个数据库上打转。更何况,CQL语句到来的时候,还要搞清楚,这个聚合列在这行数据上有没有。所以,Cassandra是不具备列存储数据库的特质的。

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

为什么,最后Cassandra还是被描述为是一个ROW-ORIENTED呢?

首先,它的存储是紧紧围绕着Key的。Key,它是一行数据的唯一标识符号。一行数据围绕着Partition Key存在一起,并且围绕着Clusterting  Key局部有序。可见它ROW-ORIENTED的特点还是很鲜明的。什么样的存储结构,就决定一个数据库擅长做什么。按主键排序的行存储DB2数据库最擅长的是什么?是在OLTP系统里,通过主键做单条记录的快速查询(Select  by Key),这也正是Cassandra最为常见的CQL形态。什么样的存储结构,也决定了什么样的操作会有限制。

在理解了Cassandra数据库的ROW-ORIENTED的稀疏矩阵存储之后,再来看看CQL语句的语法限制,那么这些限制就很容易理解。例如:Select  语句,Where条件里,一定要送Partition Key(没有次索引的情况)。如果不送,则语法上必须要添加ALLOW FILTERING。

为什么是这样,刚才提到了,Partition Key决定了数据存在哪里,它像是一个指针,直接指向了这一行数据的物理位置。ALLOW  FILTERING表示什么,表示的是Cassandra数据库获得这条记录是通过筛选得来的,而不是通过直接定位得来的。

类比一下传统数据库,Where 条件送Partition Key就好比通过HASH索引定位记录,ALLOW FILTERING就如同先做一次TABLE  SCAN,读出大量记录再从记录里过滤出符合WHERE条件的。再看看关于Clusterting Key的,CQL语法要求,范围查找、Order  by一类的语法都需要使用Clusterting Key,这就十分好理解。在定位的Partition Key确定了位置之后,同一Partition  Key的数据,都是Clusterting  Key有序存放的,那么通过在这个有序的Key列上,无论范围也好、排序也好,都不会需要数据库引擎真正去排序,这就好像在传统数据库里,ORDER  BY的列,和某一个索引一致的情况下,执行计划里不会真的排序是一个道理。

搞清楚了Cassandra的存储结构之后,我们来看Cassandra在某一个节点上怎么做增删改查。无论Cassandra的多节点特点多么鲜明,在单一节点上面,数据的读写,永远才是数据库性能的根基。节点再多,如果单节点上读写性能不行,那数据库终究是快不起来的。所以这里我们来看一下,Cassandra是怎么样读写数据的。

先翻译《Cassandra The Definitive  Guide》一段话。“在Cassandra中,写入数据非常快,因为它的memtables和SSTables设计,使它插入时,不需要执行磁盘读取或搜索,这些减慢数据库速度的操作。Cassandra中的所有写入都是追加形态的。”

我们看一下Cassandra的写入步骤,来解读它的写入优势。

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

第一步,写Commit Logs。这个步骤完全不是什么新发明。我觉得它和传统数据库的REDO  Log几乎是一样的。无论是什么数据库,这个Log的写入,都是追加形态的。但是,注意看这个图,Commit  Logs直接写在硬盘上,我认为这个描述并不准确。无论时传统数据库的REDO LOG还是Cassandra 的Commit  Logs,它都是先到内存,再FLUSH到磁盘上的。而FLUSH的策略是由一些参数决定的,比如commitlog_sync。这和传统数据库非常相似,这里不展开来讨论,只需要认识到一点,FLUSH的动作频率越高,系统奔溃时丢失的数据越少,同时损失部分数据插入性能。就像MySQL数据库的参数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时,Mysql是最安全,但是也是最慢的。

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

第二步,Add to  memtable,这是关键的一步,Cassandra的这一步是完完全全的内存动作。而若是传统的数据库,则大约需要做这么几个动作:

  • 逐层搜索索引,若这个索引块不在DATA BUFFER里,触发磁盘IO。

  • 通过索引定位数据块,若数据块不在DATA BUFFER里,触发磁盘IO。

  • 修改索引块,修改数据块,如果修改并发量大时,可能产生锁等。

当然,若是像Oracle数据库那样的堆表设计,纯粹的INSERT动作在b的IO触发可能性要少一点,但是在UPDATE(Cassandra中也是Insert)场景下,这些开销都是不可少的。Cassandra为什么可以在Memtable上纯粹的做追加写入,这个Cassandra记录的Timestamp概念是分不开的,即无论你写入多少次,数据库只会以最新Timestamp的记录为准。这样就不需要去对记录资源上锁。这样的设计,不要说没有锁冲突了,就连去把需要上锁的记录找出来的开销都省了,快就快在这个地方。

但是,这个快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数据的一致性。比如一个简单的需求,在数据写入之前,需要看看这条数据是不是存在,如果存在了就不能插入(CQL的IF NOT  EXIST语法),或者UPDATE需要看数据条件(WHERE IF Column = ‘*’)  。一旦这种带条件CQL使用,那可以推断,上面的这些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看第三步,如果这行数据在Row Caches里,使它失效。注意这个地方,Row Caches里的记录是不改的。那么Row  Caches的使用场景,只有特别热点的数据读取的时候使用,它并不适合高并发热点数据修改的场景。

常规交易,做完这三步就返回成功了,不需要等待Memtable的内容落盘。换句话说,直接影响交易性能的步骤,结束了。这和传统数据库也没有太大的差别。那么接下来的步骤,就不直接影响数据库的写入能力。

第四步,数据的落盘,这个动作通常是异步的,在后面会详细展开将SSTable的存储。第五步,这个就是多节点特性了,是一个节点异常的处理过程。

总结一下,传统的数据库的写入(包括INSERT、UPDATE、Delete),通常是一个读后写的过程。而Cassandra的写入,是没有先读这个动作的,这也是它快的根本原因。一旦使用了IF  NOT EXIST之类的语法,那么它的写入性能也就会要受损。

接下来看一下Cassandra的读取,它的读取是多节点、多副本的读取。此处,我们先关注一个节点上的情况。

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

第一步,如果这一行数据在Row Caches中,直接返回数据,这个好理解。

第二步,检查检查KeyCaches里的索引,这里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主键索引,它存储的是未来在Memtables或者SSTables用来定位的信息(书上原文是offset  location)。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的值,在第三步、和第四步的时候,都可能用得上,而不是仅仅用于第三步。看到这个地方,可以发现,其实这个图有个问题,就是没有指出KeyCaches的维护。Cache是可以在建表时配置的一个参数。可以推测,假如我们建表的时候,keys的Cache采用了ALL的设置,那么应该是在有新的KEY值写入Memtables时,维护到了Key  Caches中。

第三步,这一步需要关注是,对于一个指定的表(或列族),是只会使用唯一的一个Memtable  的,那么这个搜索就是线性的。Memtable中的内容,是还没有FLUSH到SSTables里的数据,在查询是,它里面的内容和SSTables中的内容,都是要同步读取的,但对单节点而言,它的内容通常更新。

与写入场景大有不同的地方是,读数据的关键步骤,是第4步,读SSTables。这里在后面的内容展开,看一下第五步,如果Row  Caches还可用,把这条记录加入的Row Caches。Row Caches放的是一整行的数据,如前面提到了,适合于存放热点读取的数据。

所有的数据库,通常都是有四大常规操作,谓之“增删改查”。介绍了写入、查询之后,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Cassandra的删和改。一句话简述之,Cassandra的删除都是修改,Cassandra的修改都是写入,所以Cassandra只有写入和查询。Cassandra一直写入数据,岂不是会存储爆炸不成。在这里,我们介绍三个新概念(相对传统数据库)-Tombstones,Timestamps,Compaction。

Cassandra的删除都是修改,这个好理解,在很多业务数据库表里面,经常会为了保留痕迹,而做一个逻辑删除动作。也就是修改某个标识,表示这条记录以及删除或作废,而并没有在数据库里真正的删除。Cassandra在收到Delete命令时,并不会立刻去删除这行记录。而是会给这行记录一个Tombstones,表示它被删除了。

Cassandra的修改都是写入。前面提到Cassandra速度快,快在不需要定位数据。任何Update命令,在传统数据库上,都需要把这条记录读到内存里,并上锁。而在Cassandra上,Update命令会变成一条INSERT语句,那岂不是在系统里重KEY了吗?这里便要依靠记录上的Timestamps。

Cassandra的每次查询,都会把所有重的KEY读出来,但是永远会以最新的Timestamps为准。这就解决了把所有的修改,都变成写入的问题。但是,这么干有两大显而易见问题。第一,数据会无限的膨胀,吃掉磁盘。第二,数据膨胀会带来查询需要读出的重复数据增加,无限的膨胀则会无限的增加,读取性能就会受损。

所以这里,就要介绍压缩(Compaction)的概念。这里要特别的注意,这不是我们通常说的数据库压缩技术,那个通常用的Compress。只是由于多个官方文档都把Compaction翻译成了压缩,我个人觉得它更应该翻译成数据的整理。Compaction是在数据库后台异步做的,接着前面的内容,它的内容至少有比如把墓碑数据真实移除,把时间戳比较老的数据移除,重新整理SSTable的存储文件等。这样来解决前面那两个问题。这个动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甚至有一点像DB2数据库的REORG动作。不同的数据库表,可以在Keyspace级别选择不一样的CompactionStrategy。它常翻译为压缩算法,我觉得翻译成整理策略更加合适。我觉压缩算法,应该和Compress的那个概念一致。毕竟,这个Compaction没有给数据文件里连续的值,用个RLE算法,或者建个字典什么的对吧。介绍完了这些之后,让我们来直面数据库最大的瓶颈。

只要一个数据库不是内存数据库,那它永远都要面对它最大的性能瓶颈,磁盘IO。我们前面提到的诸多概念,比如Cache、列存储、索引等等,他们优化性能的本质都指向一处,减少磁盘IO。前面讲读写部分时,都跳过了第4步。而对于SSTable的读取,其实才是影响性能的关键步骤。

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

我们来看一下,SSTable到底是什么,它的读取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根据SSTable的访问顺序来看,在3.0版本中,SSTable包含以下这么几个文件:

Filter.db这是SSTable的Bloom过滤器,简单的讲,它告诉你,你要的Key,在我这里有没有。Bloom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将数据集中的值映射到位数组,并使用散列函数将较大的数据集压缩为摘要字符串。根据定义,摘要使用的内存量比原始数据少得多。它速度快,可能误报,但不会漏。简言之,有可能告诉你有,但是没有。但绝不会告诉没有,却有。注意!这里划一个重点,Cassandra会维护一个Bloom  filter的副本在内存里面。所以,这一步不一定会有实际IO。在书上也提到,如果加大内存,是可以减少Bloom过滤器误报的情况。

Summary.db,这里是索引的抽样,用来加速读取的。

Index.db,提供Data.db里的行列偏移量。

CompressionInfo.db提供有关Data.db文件压缩的元数据。这里值得关注的是,它用了Compression这个词,我猜测,如果Data.db里面采用了压缩算法,比如说字典压缩之类的,那么这个文件里面应该就会存储字典数据,或者类似的Compress相关的元素据。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文件,在访问流程中是不可绕过的。因为一旦Data.db的数据进行了压缩,那就必须依靠相关的元数据来解压缩数据。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个元数据在内存中,相对性能会比较快。

Data.db是存储实际数据的文件,是Cassandra备份机制保留的唯一文件。它是唯一的真实数据,其他的都是辅助数据。比如索引可以重建,字典可以重建等等。

Digest.adler32是Data.db校验用的。

Statistics.db存储nodetool tablehistograms命令使用的有关SSTable的统计信息。

TOC.txt列出此SSTable的文件组件。

其中1-5是跟SSTable访问数据性能相关的文件。如果Cache是ALL的情况下,Cassandra在通常都可以在内存访问之后,直接定位到SSTable的具体文件和数据所在偏移量中去。相对于传统数据库,B树索引层层向下,遇到没有的索引块就要IO。这个性能应该还是非常可观的。

讲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Cassandra的一个重要精华所在,那就是没有锁,或者叫没有资源上的冲突和争抢。通过Timestamps概念,解决数据可相同Key数据不要上锁的问题。尽管我们前面的内容,全部都还只是在围绕单节点数据库介绍。但是Timestamps的使用,是为Cassandra分布式、去中心、可扩展、高可用、容错性、可配置一致性提供了更多灵活方便的地方。

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

分布式、去中心、可扩展性

前面我们把这六条分成了两类,分布式、去中心、可扩展,这三个围绕的是KEY的独立性。尤其是Partition  Key,它是具有极强的独立性的。由于它的极度独立,理论上任何不同Partition  Key的数据,就都可以放在不同机器上,去独立的提供服务,也就成就它的分布式、去中心和可扩展。对照这几条特性看一下。

分布式,百度词条上解释为,建立在网络上的软件系统。有四大特性:

  • 分布性。分布式系统由多台计算机组成,它们在地域上是分散的,可以散布在一个单位、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整个系统的功能是分散在各个节点上实现的,因而分布式系统具有数据处理的分布性。一个逻辑上的数据库表,他是分散存储来多个Node中的。不同的Key值的记录会由Cassandra的不能节点提供分散的的服务。

  • 自治性。分布式系统中的各个节点都包含自己的处理机和内存,各自具有独立的处理数据的功能。通常,彼此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无主次之分,既能自治地进行工作,又能利用共享的通信线路来传送信息,协调任务处理。Cassandra只有在Partition  Key划分数据所属Node的存储位置时,有主次副本之分。比如说,我的Node1要存放的Key值是多少到多少,其他的勉强称之为副本。其实Cassandra存的是多个地位平等主本,且都具备独立处理数据等能力,它们协同处理任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备数据概念。

  • 并行性。一个大的任务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分别在不同的主机上执行。每个Node自然是自己提供涉及的Key的服务,相互之间独立、并行。对于不同的CQL而言,可能会由不同Node来完成查询。也可以是一个CQL里面涉及的多个Node,它们也基本上是并行来完成这个CQL的。

  • 全局性。分布式系统中必须存在一个单一的、全局的进程通信机制,使得任何一个进程都能与其他进程通信,并且不区分本地通信与远程通信。同时,还应当有全局的保护机制。系统中所有机器上有统一的系统调用集合,它们必须适应分布式的环境。在所有CPU上运行同样的内核,使协调工作更加容易。Cassandra是完全符合这个定义的,Coordinator节点并不是固定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接受任何的CQL,并且来充当协调者的角色。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应用程序或者客户端而且,可以不关心Cassandra后来是怎么样存储和查询数据的。它从外面看到的,始终只有一张完整的逻辑数据表。

有了分布式的基础,Cassandra可以运行在多个Node下,并且多个Node可以部署在真实的不同的数据中心机房里,不同机架上,也就能做到去中心Decentralized。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配合Cassandra的多中心的复制策略NetworkTopologyStrategy,在每一个数据中心定义数据复制了。

可扩展这个词其实,并不是特别准确,它的重点其实是可水平扩展。简而言之,就是在图中环上加Node,就可以提高Cassandra的处理能力。这其实和它的分布式特点是密不可分的。Cassandra的拆分粒度最细,理论上几乎可以到一个Partition  KEY。或者说,每一个Partition  KEY,都可以被看作可以拆分的,独立处理的最小的单位。增加数据的同时只要增加Node就可以了,这就使得它的水平扩展性是很好的。

做一个偏激的假设,如果Cassandra只有一份数据存储,就凭Key独立的特点,把不同的Key分到不同的机器上提供服务,也可以算得上是分布式、去中心和可扩展的。但是它这个特点是不完美,不彻底的。因为机器分得越多,任何一台机器故障,它提供的服务就是不完整的。

高可用、容错性、可配置一致性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另外三个特点,高可用、容错性、可配置的一致性,这些特点围绕的核心就数据冗余。

任何的高可用背后,一定是有数据冗余的。传统数据库通常偏爱的是主备模式,就是当提供服务的数据库节点DOWN掉之后,备节点开始提供服务。这时候往往故障检测、主备切换,应用切换的时间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做得好一点的数据库可以在1分钟或者几十秒内完成切换。不过在如今7*24*365的环境下,1分钟的故障恢复时间通常并不能让用户十分满意,当切换时间压缩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一个矛盾点,就是数据库异常时间监测阈值。如果设得太长,主备切换就慢,设太短了,一个网络抖动,就可能触发不必要的主备切换误判。

Cassandra的数据复制(replicas)并不像传统的备份数据,它更像是多份主数据,这些数据都是时时刻刻对外提供服务的,换句话说,有一个数据库节点DOWN掉,完全不需要主备切换时间。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甚至是几乎无感的(比如7个replicas坏了1个)。

在Cassandra里面,数据复制(replicas)多少份,怎么存储,这个策略是可以根据不同的Keyspace来设置的,相当于提供一个灵活的选择,可以根据数据库表的实际使用场景和形态,来决定数据复制的策略。

数据冗余可以说是分布式系统中的常规操作,像参数数据之类的,经常会采用数据冗余的方法来处理。然而,有冗余的地方就有同步。数据一致性问题,永远和数据冗余相伴而生。好在Cassandra有Timestamps来解决一致性问题,容错性只是一致性的一个衍生产品,简单的说,只是Cassandra发现了一个老Timestamps的错误数据,后台修复一下而已。

而可配置一致性,就是Cassandra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性了。因为它的影响但不仅仅是对于高可用,它还直接影响数据库性能。就传统数据库而言,开不开备库,对OLTP交易性能也是有直接影响的(包括redis也是)。从理论上来说,Cassandra要等更多的Node写入数据,那响应时间就会越慢。这个响应时间取决与最慢的那个Node。若要交易响应更快,就需要通过异步的方式。所以Cassandra通常都不会等所有的Node都响应,等多少Node,等哪些Node,就是可配置一致性。

在数据写入读取方面Cassandra的一直性级别有:

ANY(仅写入),ONE,TWO,THREE ,QUORUM,ALL

LOCAL_ONE, LOCAL_QUORUM,EACH_QUORUM

以上这些级别很好理解,不需要逐个解释。关于高可用和强一致性,永远都是鱼和熊掌。假如我们的系统使用了最快的方式写入,比如写ANY,读ONE。那么读到的数据并不是最实时的准确数据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增加。如上面的图,有6个节点在写入数据,任意一个写成功,程序就成功返回。那么假定其余5个节点还没有完成写入。那这时候,有一个读ONE的程序,恰好读到了这5节点中的一个,并成功返回,这就产生了数据的不一致。要做到数据的强一致,读写策略就必须配合设置,满足这样的条件。

W+R>RF W—写一致性级别 R—读一致性级别 RF—副本数

Cassandra的这个设计非常的巧妙,它提供极好的调优灵活性。数据库调优的本质无非是个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过程,这个有余并非指损性能好的地方去补性能不好的地方。

数据库或数据,有些地方有些功能,我们不用或者少用,性能不需要那么好,称之为有余;有些地方有些功能我们常用,主要用,性能要越快越好,我们称之为不足。比如很多系统的某个数据库表,它的访问形态是有局限性的。有可能一张表,100次插入,只有1次读取,像流水数据。有可能一张表,1次插入,100次读取,像参数数据。这里面就有了极大的灵活性,我们可以损失冷门操作的性能,来保障我们的主要操作。例如,以读取为主的表,我们可以设置写入的一致性为ALL  ,读取的一致性为ONE。从而获得一个非常高效的系统性能。

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复制因子,是定义在Keyspace,也就是在存储方面决定。而读取的一致性,是由客户端决定的。同样的数据,也可以根据不同使用场景来使用不同的一致性级别。比如说,对数据实时性要求高时,可以设置成读QUORUM或者ALL,实时性要求低时,选择读ONE。

总结

至此,我已经完整的讲解了Cassandra的分布式、去中心化、可扩展性、高可用、容错性、可配置的一致性、行存储的特性。

回顾一下,我们先讲了Cassandra单节点上的行存储结构,然后围绕Cassandra数据Key的独立性介绍了分布式、去中心化、可扩展性。继而讨论了关于Cassandra多副本数据带来的高可用、容错性、和可配置一致性。

当然Cassandra数据库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介绍的内容和概念,如Secondary  Index、Tokens、Hinted等等。此外在Cassandra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也还有监控、备份恢复、性能调优、安全等等内容值得关注学习,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未来有机会,再做续集吧。

关于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网页题目:如何了解Cassandra数据库
文章网址:http://cdxtjz.cn/article/pgedce.html

其他资讯